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修得越来越好。如果见地没有跟上,对修行的理路没有非常精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我们的心会再次关闭。
(本文作者:界文法师) 大和尚慈悲,各位法师、居士,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我分享的话题是禅修的初学和禅修的深入。
作为学佛人,佛教是一种信仰。但同时佛法也是一种生活,是我们生命的提升和圆满。所以在学佛的道路上,在最初的阶段我们会视之为信仰——到寺院里礼拜,参加一些法会,做一些仪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我们很多人就不再满足仅仅是信仰,或者仅仅是做个仪轨。很可能我们会想要走得更深一点,想体验得更深刻一些。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开始进入实修。比如说念佛、持咒、诵某一部经,或者拜忏、打坐等等。
在佛教的信仰之路上,这种想要走得更深、想要体验更多的追求,引领着我们慢慢地去进入实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方面可能我们常常能够体验到一些好的感受,比如有的时候诵经,突然觉得身心非常愉悦,感受到暂时超越了红尘,被经典中开示的广大殊胜的境界所感染、净化和提升,有一种非常好的体验生起来。这样就会激发我们的信心,就会很想长时间地修下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这些好的感受虽然有时候会来,但是它并不是每次都能来。有的时候想要维持它,却维持不住。有时候诵经感觉很好,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杂念纷飞,心烦意躁,甚至过去的享受已变成了一种应付,让你觉得疲惫,自己对自己的修行越来越不满意。
到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再次感受到一种迷茫。要么退心了,觉得修来修去也就这样子了,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要么可能我们就会想再换一个法门,觉得是不是会比现在的更好?很可能就会在这样换来换去的过程中,慢慢磨掉了自己那种初学者非常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兴趣。
所以我们会看到,对于初学者来讲,一方面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恰当法门,不能盲修瞎练,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乱来。另一方面,就是要掌握正确的见地和修行要领。初学者在修行过程中偶尔得到了一些好的感受,但是因为没有见地的支持,因为对禅修的要领没有完全掌握住,因为对修行的理路不够通达,缺少经验,这些好的感受没有深厚的见地作支持,它们就没有那么稳固。
所以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修得越来越好。如果见地没有跟上,对修行的理路没有非常精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有可能我们的心会再次关闭。
为什么在初修的时候会有么多好的体验?是因为你的心是开放的,因为新鲜感,因为信心,因为对一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开放性,你的心是活泼泼的。所以会比较投入,也会比较容易打开。那么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好的觉受和体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我们的见地跟不上,不注意去检查我们心的状态、心的品质和心的态度,我们的心门很有可能不知不觉中会再次关闭。
有的时候这种关闭来自于新鲜感的退去。有的时候这种关闭来自于厌倦,就是得到了一些好的体验,又失去了,再得到又失去了,久而久之,你有一种厌倦、懈怠,当初的那种开放性也消失了。心门重新关闭,我们的觉受也会退减。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讲,在最初入门的时候,就要寻找到能够开启自己心灵,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能带来提升的适当法门和正确的修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