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说的“人生八苦”原来如此!

与爱别离截然相反,有时人们希望形同陌路的,却又往往冤家路窄 。诗中举了唐朝大将张巡发愿复仇、武则天萧淑妃之间的仇怨为例。仇怨自有仇怨的前因,才有了这互相折磨的后果,分也分不开,离也离不了。


清楚了怨憎会之苦的根源,能够使人们更加注意反观自己的言行,一方面减少结怨,同时以解怨的心态应对逆缘。即使身苦,但心不苦。省庵大师更是希望人们能虔诚发愿,与一切怨亲债主,共赴莲池净土,以此消除累生累世的冤仇宿业。




求不得苦

穷达由来有夙因 转生希望转因循

扬帆屡见沉舟客 挂榜偏伤落第人

毕世耕耘难果腹 频年纺织尚悬鹑

乐邦衣食天然好 不用区区更苦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但有时付出与得到却并不相符。所谓的心想事成、事事如意只是一种祝福,人所追求的东西能否实现,不仅看今世的努力,还有过去所造的因缘。尤其是现代人,欲望不断升级,但凡心有所求,必有所苦。


其实,人人都经历过求不得之苦。民国元老于右任家中有副对联,“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横批“如意”。既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常看看那所得的一二。放下了多少贪求,也就放下了多少痛苦。




五阴盛苦

逼迫身心苦事多 哀声无地可号呼

肝肠断处情难断 血泪枯时恨未枯

临海廿年持使节 过关一夜白头颅

何当净土修禅观 寂照同时离有无



前面七苦,人人都有直接的亲身感受,但却往往看不清这最重要的第八苦。五阴也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简单来说,我们的身心都是众缘和合而成,随时都会无常变坏,但众生却始终贪爱着自己的身心,执著于自己所认为的感受,贪瞋痴就像烈火那样炽盛燃烧,这也是导致前面七苦的根本原因,并且还继续推动生命不停地轮回。但苦就苦在,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层利害关系。


脱离五阴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依照佛陀当年所证悟的方法来修行,断除贪瞋痴,破除心中的无明。就正如《心经》中所说的观世音菩萨那样,照见五蕴皆空......



省庵大师


出生于世代书香的他,从小就不吃荤腥,七岁就带发修道,十五岁剃度受戒,勤于修学,诗书俱精。有一天他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顿悟无常,自此更加严持戒律,日益精进,著作等身。佛弟子们最熟悉的《劝发菩提心文》就是他所作的经典之一,这一组《人生八苦诗》也是。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亲身经历

这八苦中的一种或数种

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此进行深思

但只要深入思考并了解生命真相后

我们就会明白

世间的事还是要随顺因缘精进去做

但不会再对所谓的结果执着追求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也更能看清生命中真正重要

内心真正需求的是什么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