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居士(1907-2000),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宗教领袖、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的尊敬和爱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的领导工作,为中国佛教事业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赵朴初居士以佛教精神为底蕴,形成了既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有的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佛教事业恢复振兴的指导思想,还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完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的重要参考;有的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智指引,是一笔值得我们珍视、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赵朴初思想研究,是当代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课题,对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今后中国佛教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赵朴初居士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徽省太湖县。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的研习。大学时代开始接触佛学,后深入探索佛教各宗教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曾任中国佛教会秘书、主任秘书,致力于佛教及社会救济事业。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居士参与发起和筹备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赵朴初居士曾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中国佛教协会的日常工作,为新中国全国性佛教组织的成立,为中国佛教摆脱旧社会的桎梏,适应新时代的变革,为全国三大语系佛教四众弟子的团结和对外友好交流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改革开放后,赵朴初居士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他把佛教的教义圆融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为中国佛教的恢复振兴和对外友好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回顾总结赵朴初居士一生的经历,他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张“佛教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