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居士主张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宗教,突出宗教的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各界破除“极左”思想影响下对宗教的僵化认识,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宗教。他指出:“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倡导深入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彰显佛教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地位,号召佛教界自觉运用佛教文化的精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养料。这些观点和主张,从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古为今用、契理契机的角度,巧妙、深刻地阐发了佛教超出宗教自身的普世价值和广泛意义,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佛教的认同感和亲切感,为“文革”后佛教事业的恢复发展赢得了空间,缓和了阻力。
二、提倡人间佛教思想
赵朴初居士在《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中指出:
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要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他以大乘佛教广大的行愿精神为契合点,将佛教的经典教义、修行实践、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圆融在一起,将传统的佛教教义融入时代精神的主流,阐发并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背景下,人间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向,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也为中国佛教事业与时俱进提供了道路指引。
三、提出佛教自身建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