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今日佛讯 > 正文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建党先驱李大钊强调各民族在中国漫长历史中早已“畛域不分、血统全泯”,“五族之文化已渐趋于一致”。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强调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并发扬大一统政治传统,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单一制下统一的多民族现代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国家内部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开辟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新纪元。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极大增强,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提出和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目的是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丰富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政治、历史和文明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两者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必然促成“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保障历史正确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规律、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理解,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正确的前进方向。这一正确的前进方向就是“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前提,通过彰显历史中的“共同性”而裨益现实中的“共同体”,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体现了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进行文化创新创造的主动精神,是历史传统、价值体系和制度文化的集中体现,而历史观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在中国,历史撰述及历史观自古具有浓厚的政治性,文以载道、史以传经是中国人的心灵习性与文化基因。中国人不仅看重“史实”,还看重作为历史哲学的“史义”或“史观”。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也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和实践证明,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促进各民族群众从历史维度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增强基于历史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认同,有助于巩固文化主体性。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才能具备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才能保持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