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这“四条标准”是新时代对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基本要求。宗教界代表人士作为信教群众信仰上的引领者,能否坚持好这“四条标准”,关系到宗教的健康传承,关系到宗教的社会形象,关系到宗教中国化的成效。要坚持好这“四条标准”,必须搞清楚其内在逻辑关系,做到思想上真正认同、行动上自觉践行,才能切实将其转化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际成效。
一、政治上靠得住
“政治上靠得住”,主要要求宗教界代表人士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自觉接受政府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这条标准是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的先决条件。
“政治上靠得住”,最核心的要求是爱国。我国宗教在长期历史演进中逐步形成了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优良传统。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许多爱国宗教人士同情革命、投身建设、支持改革,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留下了不少感人至深的爱国佳话,这是我国宗教值得珍视、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比如,王静斋阿訇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时子周先生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抗日救国协会”,有力支援了抗日活动。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是一名基督徒,他在1935年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3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饱含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爱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宗教界代表人士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就要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结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在任何时候都矢志不渝,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营造“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的良好氛围,激励信教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创造现世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