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强教风建设。始终秉持“严”的主基调,坚决整治信仰淡化、戒律松弛的问题,坚决纠正自我膨胀、追求享乐的现象;要时刻把维护宗教的社会形象放在第一位,时刻把促进宗教健康传承作为首要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抓,以教风建设的持续向好回馈信教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要正确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牢固树立国法大于教规的观念,当遇到教规习俗与国家法律不一致或者相抵触时,要服从国家法律法规,服从国家整体利益,服从社会公共利益。要深刻认识到,不论信仰何种宗教,只要触犯法律,都不能以教规处罚代替法律制裁,更不能以宗教为名逃避法律责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国法的特权,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四、关键时起作用
“关键时起作用”,主要要求宗教界代表人士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毫不动摇地站在人民一边、捍卫国家利益,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当好拥护核心的模范、成为造诣精深的典范、作出护国利民的示范。这条标准是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的根本性条件。
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很多宗教界人士都真正做到了“关键时起作用”。佛教界,有出生于天津的弘一法师,抗战时每日书“念佛不忘救国”条幅数百,任人取去,号召全国佛教徒奋起抗战,赶走日本侵略者。伊斯兰教界有达浦生阿訇,他是首位以个人名义赴中东地区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的人士。天主教界,天津一位郭姓神父,积极支援八路军抗战,带领教友捐助紧缺药品,捐献枪支弹药,救助伤员,表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中国天主教神父,更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能为人民军队出点力、办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基督教界,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人、著名爱国人士吴耀宗先生,抗战时期曾教育青年共赴国难,“以期收复失地,解放民族”。在当代,还有赵朴初先生、丁光训主教等,都是宗教界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应以典范、榜样人物为标杆,发挥宗教和宗教界的独特优势,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地把宗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激发好、引导好、发挥好,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和谐稳定、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