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如华法师:略述澄观大师对华严宗发展的贡献

内容提要:澄观大师,唐代高僧,世称清凉国师、华严疏主。一生广泛参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不拘宗门之见,终以华严作为思想归宿。在阐发弘扬华严教义上,其思想融合三论、天台、南禅、北禅于一炉,博大精深,圆融无碍,这在佛教界的影响颇大,也在华严宗的发展史画上了浓重绚烂的一笔。本文,笔者将分别从大师的生平及师资传承、大师著述华严疏钞的因缘、大师光说弘传华严以及后世对大师的评价等五方面略述大师对华严宗发展的贡献,旨在抛砖引玉,希冀更多大德学者深入研究探讨大师在华严宗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凉国师华严疏主华严疏钞华严宗禅教一致法界

一、清凉国师生平及师资传承

浙江绍兴,古称会稽,春秋时代为越国的首都,是一个山川秀丽,河网密布,土地肥沃的著名鱼米之乡。自有历史记载以来,这里就人才辈出,名家荟萃。在中国佛教最为鼎盛的唐代,会稽这里诞生了一位学问渊博、宗说兼通的高僧,他就是著名的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

清凉国师,讳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会稽山阴县人(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一说737~838)【1】春秋一世纪余,僧腊八十有三。开成四年三月六日,师为弟子宝印海岸等作最后付嘱后,趺坐而逝。文宗以师为先帝祖圣所崇仰,特罢朝三日,重臣缟素,举国哀悼。

师圆寂之后,有印度僧人,来震旦弘扬佛法,路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地方,见二童子,凌空而过,即以神通止住童子,乃问:“前往何处?所为何事?”二童答:“余乃北印度文殊堂神也,东震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僧人又问:“何人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二童答:“澄观国师。”言毕,二童凌空而去。这位罗汉来到长安后将此消息奏明皇帝,帝敕启塔验之,果失一牙,唯三十九存焉。由此众人方知澄观法师即是华严菩萨的化身,乘愿而来教化众生。遂阇维,得舍利数千粒,明光莹润。舌如红莲,火不能变。时帝敕谥,仍号“清凉国师”,赐塔额曰“妙觉”。贞元十六年韩愈还曾作《送僧澄观》诗:“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称赞他的才学。而据史记载:唐文宗为澄观之死辍朝三日,并撰《华严四祖清凉国师像赞》八章,称赞澄观大师。宰相裴休等“重臣缟素,”并为澄观大师树碑。

师生历九朝(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为七帝师(七帝,即代宗以下七帝也),是历史上少有的长寿高僧。其身长九尺四寸,双手过膝,口有如佛相之四十齿。言论清雅,声韻如钟,目光夜发,日记万言。尽形一食,不蓄馀长。母诞之日,光明满室,照彻邻坊。幼时,即喜聚沙建塔为戏。年九岁,礼本州宝林寺体真禅德为师。天宝七年,师十一岁时,奉恩试经得度。初始出家,即思冥理观,习学、讲授《般若》、《涅槃》、《莲华》、《净名》、《圆觉》等一十四经,并《起信》、《宝性》、《瑜伽》、《唯识》、《俱舍》、《中》、《百》、《因明》等九论。肃宗至德二年,师受具戒于昙一大师门下,受南山律学,行南山止作事,遂为众德讲演律藏。又礼常照禅师,授菩萨戒。【2】更往金陵依玄璧,受学关河的三论。又走谒牛头慧忠、径山道钦及洛阳无名,谘决南宗的禅法。更从禅僧慧云,探习北宗的禅理。代宗大历年中,在瓦棺寺听受《大乘起信论》及《涅槃经》。又从淮南(今江苏扬州)法藏法师,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随后又到钱塘(今杭州)天竺寺,听华严宗法诜和尚讲《华严经》,利根顿悟,再周能演。诜曰:“法界宗乘,全在汝矣!”大历七年至九年,又往剡溪从成都慧量重新研究三论。大历十年,往苏州从天台宗学者荆溪湛然学天台止观及《法华》《维摩》等经疏。

1234...全文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