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下,山中祖庭除了让僧侣有个清静的修行和传道授业场所外,还会给广大信众与一般老百姓一种神圣的感觉,由此往祖庭朝山进香在中国信众心目里更具有象征意义,成了一项重要佛事活动。名山和名寺两者的声誉互相促进,是个双赢。后来各大寺院被称为“诸山”,与此不无关系,诸山长老作为大寺院的住持是有着开宗成祖资格的,实际上各宗诸祖也多曾为寺院之住持。
另一些祖庭则设立在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大多是在京城,如在唐代长安的唯识宗的圣教寺,密宗的大兴善寺等。这往往与当时朝廷对佛教的提倡相关,佛教也藉此提高自身对社会的影响力。因为大都市是政治和文化精英的集中地,高僧与士大夫们的往来,甚至共同钻研佛法奥义,对佛教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也为促进佛儒两家的融合提供了更方便的环境。同时,方便士大夫们常来寺院的结果,是他们由此创作了大量诗文,祖庭也因此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集中地,一个更能吸引人的名胜之地,彼此相得益彰。不管祖庭是设在名山还是京师,都形象地表示了它们占据着制高点,不仅是中国佛教的,而且还是中国文化的。
不仅仅是对中国佛教,华土诸祖庭对日本、韩国等地的东亚佛教之发展,作为它们各个佛教教派的源头,而贡献良多,并且仍在继续地作出贡献。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已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中国佛教而言,祖庭的历史作用不可忽视,关键是它们在当前作为祖庭的寺院在地区乃至全国依然发挥着中心作用,也同样不能忽视。展望未来,这种以祖庭为源头的佛法传授制度保证中国佛教能够继往开来,不断发展,甚至能以此为出发点有利于中国佛教走向世界。同时,对祖庭所含有的宗教文化现象作进一步的了解,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