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承師有言,世界壞時,此性不壞。如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曰:“此猶是壞底,如何是此性?”師曰:“四大五陰。”(《五燈會元》卷四)
从赵州和尚的开示中可以知道,蕴即是佛性,那么作为觉受的受蕴也是佛性,所以非常非断,
《六祖坛经》: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故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开悟,悟与证都有不同的程度,彻证如来藏,楞严经讲四大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最初的悟,是心空及第归,见佛性色蕴还没有空,色蕴又怎么空呢,并不是由色入空,而是实证色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明心见性的人见物即是见心。所以楞严的破五阴就是彻证如来藏,悟后修证,是在事上见性,就是彻证如来藏,五蕴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八地菩萨这个程度圆满了菩提的空,【空如来藏,立大圆镜】,彻法底源,这是空性身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