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做的事情、每一个决定,不是让别人有一个什么样的认可、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昨天举的例子,你是公司的领导,这个员工你确实是真的内心是想帮他,恨铁不成钢,内心对他是满满的爱,但是他做这个事情确实不对,你对他批评、甚至是责骂,从别人的眼里看来你不近人情、或者说你不好相处、或者说你讨厌这个员工;其实,你的发心是看不到的,而这个发心就是对整个公司、包括被批评的这个员工,从更长远来看,对这个员工是有帮助的,对他一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睁只眼闭只眼,认为是小恶,恶就会越积越多;好像你是一个很慈善的领导,其实从长远来看,你害了这个人。所以说,你只有致良知。
袁了凡的要求是很高的,善和恶,全在于一心。这个心,就是良知的光明的程度。如果不致良知,你的善可能就是恶。
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刚才举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