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料简之后,须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谓历历分别,明识相应,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
这话的意思是说,在我们前面把各种问题都梳理清楚了之后,接下来就得搞明白我们“一念之间”的五阴了。
要注意,这里讲的五阴,是在“能所对立”这个前提下的。
五阴,也叫五蕴。
一般人很少会把它跟“一念”联系起来,通常都是说:色、受、想、行、识这五大类,构成了我们这个身心世界。通常都是这么讲的。
但你看,永嘉玄觉禅师厉害的地方,就是把这么抽象的概念,一下子拉回到了我们的“一念”之中。
咱们先看第一个,识阴。
“谓历历分别”,这个“历历”就是清清楚楚的意思。你清清楚楚地在做分别,在了别,知道“这个是什么”。
比方说,今天天冷了,你心里很清楚;天热了,你也知道;身上哪里疼,你也很明白。
这些清清楚楚的了知,就属于“历历分别”。
那“明识相应”呢?为啥这个“识”前面还要加个“明”字?
“明”就是明了。了别,就是“识”最本职的工作,在“了别”的时候,认识就产生了。
你心里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干嘛,这个就是识阴的部分。
就好比,我现在在这儿讲话,如果我讲着讲着,自己都不知道在讲啥了,那这个“识”就不太清楚,不明了了。
有些人哈,虽然嘴上表达不太利索,但他心里是清楚的,会先把自己调到那个状态,再慢慢说出来。
但有些人就不是,他脑子本身就是一团浆糊,那这样的话……嗯,大概就不用再让他讲了,是吧?
咱们都知道,唯识里讲“八识”。
法界本来是无法分别的,你没法说它具体是什么。
可一旦落到我们的“识”上,它就变得具体了,就像给自己画了个圈,画地为牢。圈里的,是你认识的;圈外的,就在你认识之外了。
说实话,我们人能控制的范围其实小得可怜。不说别的,有时候连咱们自己的身体,都不听使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