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科玄对话 > 正文

99%的人都想不到,还能从这个角度来认识五蕴!

这个身心就是一堆心念,就是你能控制的范围,是你能做主、能支配的,而这就是“识”在起作用。

你控制不了的,比如外面的山河大地,这是我们的依报;再比如别人,人家也不愿意被你控制嘛。

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身体,控制自己拥有的,这就是“识”的作用。

具体来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主要负责跟外面世界打交道、收集信息。

第六识呢,就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分别、判断、思维、推理、计划、总结,它的活动是间接的。


第七识,是第六识背后的那个“老大哥”。修行要动真格的,就得动到这里,才算摸到了生死的门边。

如果没动到第七识,想了脱生死,那还差得远呢。

所以,我们常讲“六七因中修,五八果上圆”。

修,主要就是修第六识和第七识。

为啥第五识和第八识要到“果上”才能圆满呢?

因为前五识是直接的,一接触就反应了,快得很,你很难说要怎么去“修”它。

至于第八识,可以看成是我们所有心念的仓库,不到最后功德圆满,是很难彻底清净的。

所以啊,这个“识”,其实是一大堆东西,但在我们当前的心念里,它一定是清楚明了的,主要干的就是“了别”的活儿。

至于更深的第七识,你们很多人都不太观察得到,第八识就更不用讲了,里面那些更细微的心念活动,一般人就更难察觉了。

好,聊完了“识”,接着就轮到受阴了。

识阴之后就是受阴,“受”就是领纳。

“领纳”是啥意思呢?就是领会、接触、接受,是你体会到的那种“感觉”。

领纳在心”,就是你的心感受到了,这就是受阴。

讲到这儿,要先说说“触”和“受”的关系。很多人分不清它俩,老觉得是一回事,那为啥要分两个概念呢?

我举过一个例子,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