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你忙得满头大汗,但自己压根儿没注意到。你流汗这个事本身,身体皮肤接触到汗水,这就是“触”。
可是,你没关注到、没觉察到,心里就没“感受”。
所以,喝茶的时候也一样。如果你没有好好去体会、去用心,那个感受就会弱很多,很多美妙的信息就这么溜走了。
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人要丧失味觉、丧失感觉,是极少概率的事,除非是身体天生残缺或者功能损伤了。
结果这次新冠,刷新了我的认识。很多人阳了之后就丧失了味觉。那问题来了,他们这是没有“受”了吗?
其实,只是传导味道的功能受病毒攻击的影响,暂时“罢工”了,暂时不起作用了。
但你说他有没有“触”啊?
有啊!吃饭、喝茶,东西进到嘴里,那个“触”一直都在。
那么,为啥说“受”是在“心”里呢?
我以前给你们讲过“用脑”和“用心”的差别。
用脑是概念、是思维。那“受”是不是心?
你看永嘉禅师里说“领纳在心”,这个“心”,指的就是细微的心念活动。如果一件事到了脑袋里,那就变得粗重了,成了概念,那个就不叫“心”了。
要区分的话,大概就是这样。
东西方文化不一样。所以你看,咱们中国人会说“你要用心啊”、“用心体会”、“用心去感受”,这些讲的都是“心”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感受”其实就是“心”。
这样一解释,大家心里就清楚了。
以后再碰到这些概念,就不会光让它们在脑袋里打转了,因为那没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