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修行实践 > 正文

“吃素”与“吃斋”有着本质区别

在很多人心中“吃素”与“吃斋”是一回事,毕竟寺院的斋饭都是“素食”。

其实不然,“吃素”与“吃斋”有着本质区别。

“吃素”是指忌荤腥,而“吃斋”则是佛教术语,是一种佛教行为,是每一位佛教徒都应尽全力去遵守的戒律。

吃斋并不等于吃素,它比吃素的内涵要丰富得多。

一、吃斋缘起

佛法说:法 轮未转,食轮先转,所谓“身安则道隆”。

想要“身安”,则离不开食物的支持。早期的佛教僧人是以乞食为主,修行与弘法并行。

僧人们乞食的真正目的在于随处弘法,因此他们不贪口欲,只是将吃饭当做维持生命和治疗饥饿的方式。

佛陀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戒条,即要求佛教弟子一天只可进食两顿,早、中各一次,过了午时(约下午2时)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之前都不可进食。

佛教东传以后,其内涵也随之丰富起来。

据史书记载,梁朝的梁武帝信奉佛教,在他的要求下,所有寺院的斋饭统一被改成素食。

自此,我国佛教寺院形成了以“素食”为主的斋饭。

以素食为主的斋饭,将佛教不杀生的慈悲情怀延伸到一切有情生命。

同时“不杀生”也象征着洁净,与佛门清净相呼应。

因此,很多人也将“吃素”作为皈依三宝的象征性举措。

“吃素”与“吃斋”有着本质区别

“吃素”与“吃斋”有着本质区别

二、吃斋需要注意什么

吃斋,是指僧人前往斋堂用餐,这对僧人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

吃斋,也可称之为“过堂”,这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所特有的仪制。

吃斋(过堂)是僧人一天中重要的功课之一,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它代表了佛教思想与礼仪的统一。

杂念受食,聚头作喧,当粥而饭,当后而前,偏众非僧,争位非贤,虽然腹饱,如吞铁丸。

可见,僧人吃斋是一件严肃而井然的事。因此,僧人吃斋有着严格的威仪。

进斋堂前,须有专人敲击挂于五观堂外的大木鱼和云板。

当云板响起,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五观堂,依序就坐。

寺院住持坐于堂中法座,僧众在两边就座。

木鱼梆是吃饭号令,又被称为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劝诫佛门子弟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废寝忘食。

开饭前,全体僧人需要齐念《供养偈》,以此奉请十方诸佛菩萨。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