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诸法实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空相是诸法实相
此句明空相即是诸法实相,其本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
“诸法”即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或有为法和无为法,或世俗谛和胜义谛。五蕴、十二处(六根及六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是世间法;四谛(又叫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十二因生等,即: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是构成有情生存之十二条件)、菩萨“四摄六度”乃至菩提涅槃都是出世间法。
“是诸法空相”,上述这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本性即空。这里的诸法空相之“空”是“自性空”。佛法讲的性空是体与相“二而一”,性是体性,相即现象。“空相”就是由空的自性显的现象,即诸法实相。空相在其它地方又叫法性、空性、真如性、佛性、圆成实性。法性代表实相,空相就观察缘起讲的。即从因缘生法中认识一切法自性本空称为空性,一切法的真如性(本体)叫法性,佛所证的真如性,也是众生本具的佛性称真如。真如之“真”谓“真实”,“如”谓“如常、不变异”,所以无妄曰真,不变曰如。如来所证的妙觉明心是法身,佛的“三身”之一。唯识法相学里讲转“八识”成“四智”,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大圆”形容智慧广大圆满,象镜子一样能朗照森罗万象,即佛圆满的智慧。此是“二空”(性空、相空)所显,去掉了遍计所执(人我执、法我执),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所证得的。圆成实性者就是圆满成就的真实法性,必须具有无我智才能证得,故此空性是二空所显之性,是去掉了妄情分别所见的诸法真性,要证此真性就必须要了解因缘生法,进一步破除我法二执,要经过实修实证。
学佛修行的菩萨要经过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直至究竟位,共有这“五位”。禅宗讲“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这“见性”二字不能理解成实证真性,并不是修禅之人马上就成佛,只能经参禅打坐悟理而趣入成佛之路。菩萨在见道位(初地)见了实相后,从初地到十地,进一步修行,分分断、分分证,断掉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由金刚道进入等觉,由妙觉入佛果,才能圆满证得法性、圆成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