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身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像六祖大师一样的法身大士,这是药山禅师这样的祖师们的境界,显然我们大多数人不容易实现。还有一种是凡夫位的菩萨,这是我们现在就可以践行的。
虽然还是凡夫,还有烦恼,还在基础的修行阶段,但是我们在努力修菩萨行,努力养成菩萨人格,努力培养菩提心,愿意用四摄法来改造自己。一切因果,一切是非,一切问题,都在自己心里找答案,而不是到别人那里论对错、辩是非。
大家相处在一起,难免会犯错误,起烦恼,一不小心就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所以每个人尽量不要做考验别人修行的人。
那么,面对来自他人的伤害和委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把来自他人的伤害,转化为自己修菩萨行的机会,也就是前面说的“柔和忍辱衣”,借机修习忍辱波罗蜜,做与菩提心相应的正法学人,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否则,就意味着我们是与末法相应的,因为斗争坚固、烦恼炽盛是末法时代的特征。
这个时代的修行人,道心常常受到考验,很容易站在法的对立面,被业力所牵,被烦恼所乘。所以,我们要发扬屡败屡战的精神,要经常思维、转换,做一个正法学人,而不做淹没在烦恼中的修道人,要严格要求自己,把一切顺与逆的因缘都转化为修行的机会。

修行有非常难把握的一面,也有非常好把握的一面,《六祖坛经》讲:“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常行谦下,普敬一切”。这是六祖大师讲的在生活中修行的要义,希望大家都能这样来用功,我们的修行就会迅速成长。
对于老和尚的生活禅,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就是因为很多人还沉浸在对传统禅宗修行的向往中,这是道心的体现,但又是不正确的态度。因为没有准确了解古人的修行情况,不知道古人的基础修行有多扎实。生活禅与祖师禅的一致性都是明心见性,这毫无疑问;但也有不一样的一面,那就是生活禅更重视基础修行。因为这个时代的学人,私欲、烦恼、我慢都很坚固,我们需要非常全面地涵养基础道心,要能持之以恒。基础道心稳固了,修行才有机会深入。
希望大家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修行,看我们的发心,每天自己做检验,不负我们在祖庭共修共住的珍贵因缘。彼此成就,稳步成长。
每一次发心都是成长的起点,都是放下我执、放下慢心、放下烦恼的道场。每时每刻,每个地方,每一念都是如此,我们就能够把禅堂、殿堂、斋堂、农田乃至厕所打成一片,整个药山,时时处处都是我们修行成长的地方。(全文完)
◎ 据2022年5月30日,明影法师于药山寺竹林禅院生活会开示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