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有钱人少,没钱人多。孔子说,如果你的这个行为让大家有了一个认识,把人赎回来领取奖金就是不廉,不够廉洁,这个人是有所图,这点小钱都不放过,以后谁还敢做呢?因为毕竟有钱人少,大多数人是没钱的。子贡千金,你拿十金把人赎回来可能无所谓。这个人可能就十金,他拿十金把人赎回来,他以后怎么办?他一家老小怎么办?如果政府又奖励十金,他又做了好事,又没有任何的损失,就有动力。
孔子说,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就是子贡把这个路堵死了。
子贡该不该收呢?还是良知越光明,越会在这个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子贡如果良知越光明,他就会在这个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你,不要相信、不要怀疑良知会错。良知从来不会说,子贡有钱,就可以不要拿这个奖金了;良知会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子贡还是良知不够光明。子贡在孔子的学生当中,悟道的程度是属于第二梯队的,比颜回、曾子要差很多,但是子贡财富是最多的。所以,悟道水平越高,财富不一定越多;也就是说财富可以很多,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悟道。如果你是来求财,你不用成为曾子也可以在致良知的路上让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多。
原文: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把溺水的人给救了,这个人拿牛来感谢他,子路就接受了。牛在古代,至少相当于现在一辆奔驰宝马车!汉朝刚刚建立,刘邦上朝坐牛车,连马都没有,那个时候都穷到那个地步。《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说就是,小二给我来2斤熟牛肉,假的!在宋朝杀牛是犯法的。牛是重要的生产力,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收割机、播种机。牛是一个家里很贵重的财产。为什么水浒会这样呢?因为是明末清初的人写的,又过了好几百年,生产力更发达了,牛不像以前那么贵重了,所以吧,他就用明末清初的思维,或者说清朝人的思维来写了宋朝的事情,但宋朝牛是不能杀的。
在春秋时期,如果谢之以牛,就是家里最值钱的物品。其实这个也不过分,如果你的孩子掉到河里或者湖里,有一个人跳下去把孩子救上来,你给他一辆宝马奔驰也不过分。这个牛,子路就受了,很贵重啊。孔子反而高兴,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就是从此以后,大家更愿意去做好事了。
比如现在法律断的一些案子,导致我们很多事情不敢做。第一个老人摔倒扶老人却被老人讹的案子,如果当时判的有利于做好事那个人,后面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现在看到老人摔倒都不敢扶,为什么?觉得不利于自己。
春节刚演的电影《第二十条》中的见义勇为,那个司机第一次劝解的时候叫见义勇为,后面两个人一打、司机一还手,这就定义为互殴了,见义勇为怎么见义勇为?你不能动手啊!你一动手就是互殴,然后法律的判决是看谁伤得重,谁伤得重谁就是胜诉一方,即使你是见义勇为的人、你站在道德或正义的一方,在法律方面你也是要承担责任的。电影中的公交司机被判3年,那个校园霸凌要不道歉就要被行政拘留15天。你的档案中有污点,就可能在高考受到不公正的处罚。这些如果不改,如果这个案子一旦被判了,然后再广而告之,老百姓真的就不做了,自己惹那么多麻烦,自己有这个能力承担吗?承担不了啊!
所以,这是是非,还是要问良知。现在,你走在路上要不要扶?问良知。良知说,扶这个人,放心,你扶了之后,你积了福报,你不会有麻烦;但良知告诉你,别管,你就别管,这就是知行合一。
原文: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一般人看子贡,他没有拿政府的奖金是好的;子路拿了别人感谢他的牛是不好的。但孔子取由而黜赐焉。由就是子路,赐就是子贡。孔子赞成子路,否定子贡。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做的事情、每一个决定,不是让别人有一个什么样的认可、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昨天举的例子,你是公司的领导,这个员工你确实是真的内心是想帮他,恨铁不成钢,内心对他是满满的爱,但是他做这个事情确实不对,你对他批评、甚至是责骂,从别人的眼里看来你不近人情、或者说你不好相处、或者说你讨厌这个员工;其实,你的发心是看不到的,而这个发心就是对整个公司、包括被批评的这个员工,从更长远来看,对这个员工是有帮助的,对他一生是有帮助的。如果,你睁只眼闭只眼,认为是小恶,恶就会越积越多;好像你是一个很慈善的领导,其实从长远来看,你害了这个人。所以说,你只有致良知。
袁了凡的要求是很高的,善和恶,全在于一心。这个心,就是良知的光明的程度。如果不致良知,你的善可能就是恶。
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刚才举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