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李向平:佛教中国化在中华文明演进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此基础上,手写佛经逐渐减少,官私刻印藏经的风气渐开,契丹、高丽、福建、浙江等雕印《大藏经》也都深受《开宝藏》影响。从此,中国佛教典籍的传播有了可以规模化刻印的定本,对汉文《大藏经》刻本类文本的形成与传播居功至伟。

当然,在刻本型文本的《大藏经》之中还有不少民间私刻的文本类型,比如北宋时期我国第一部民间私刻的《大藏经》——《崇甯藏》。它由福州东禅寺等觉禅院慧荣、冲真等发起劝募雕造,初名《大藏经》。它是中国出版史上第一次由寺院发起募捐的方式集资刻印的《大藏经》,开创了我国私刻版《大藏经》的先河,其版式对后世《大藏经》刻板影响甚大,其后的《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普甯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等7种版本《大藏经》,都按此版式刻印。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间私刻的《赵城金藏》,多达7000卷,施资者主要是山西晋南各县的村民,全靠一个地区的百姓出资。由此可见,官刻与私刻的汉文《大藏经》文本同为佛教文本中国类型建设路径之一。即便是到了晚清民初,著名的佛教居士杨文会也是以民间私刻文本直接促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在这里,读者不难体会纯一新着之独特与别致,佛教中国化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既有官方主导以文化建设为特征的文本意义,亦有民间作为崇德报功象征仪式的中国化寄托,更有些汉文《大藏经》文本类型是民间信徒募资刊刻、官方高度认可,官民共同合力完成,其丰富的中国意义象征皆能包含在汉文《大藏经》的文本建构之中。如我国古代刊刻的最后一部官版《清敕修大藏经》,亦称《龙藏》,也是充分借鉴了明代官刻《永乐北藏》和民间私刻《嘉兴藏》的文本类型。再有就是1982年啓动的《中华大藏经》编辑整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以国家之力支持学术界整理编辑的一部汉文《大藏经》,其正编就是以民间刻本《赵城金藏》为底本进行影印,其缺失部分则由《高丽藏》补足。纯一法师的精当论述,说明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多样化及不同路径的中国化,方才得以建构了中国佛教的博大精深。

四、汉文《大藏经》的文本意义

汉文佛教经典在中国的流传,经过历代的翻译以至汇集、编次才逐步形成完整系统的《大藏经》。在此过程中,佛典目录对《大藏经》的收经标准、分类体系以及框架结构的形成和定型起到了重大作用。它是佛教中国化文本类型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

纯一法师在《佛教中国化的实现路径》论述道,智升所着《开元录》集前代之大成,乃是汉文佛教文本结构走入体系化阶段的象征。唐开元年间(713-741),佛经中译事业告一段落,长安西崇福寺僧人智升通过辨僞存真,去粗取精,撰写出反映盛唐中国佛教发展水平的目录学著作《开元释教录》,进一步完善了此前的佛经文本的分类方法,随之确立了汉文《大藏经》的文本结构,即《开元录》所立“有译有本录”之下的编目体系一直成为后来中国所刻藏经分类编目的主流,千年流传不替,成为我国历代《大藏经》结构体例之圭臬。

这种文本分类方法,促使中国佛经进入了一个独立发展时期。至《开元释教录》,则为卷帙浩繁的佛典排定了在《大藏经》中的次序,使得后世汉文《大藏经》有了一个普遍遵从的标准,为以后的《大藏经》雕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我国汉文《大藏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基本统一,最后确立汉文《大藏经》文本结构的基本格局。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