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的指导思想是,政治上,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推进佛教中国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宗教上,坚持以戒为师、以法为依、正信正行,坚持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核心、以经律论三藏为经典依据、以戒定慧三学为学修纲领,坚持清净庄严的佛教本色,在保持佛教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和阐释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等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适应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全面加强和创新佛教自身建设,持续推动中国佛教现代转型,自觉抵制将佛教世俗化、庸俗化、商业化的错误倾向,契理契机发挥佛教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佛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⑬佛教是中国历史上中国化进程最早、最彻底的宗教,对中国民众生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立足于区域佛教历史及文化,以点带面地剖析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及特点,为佛教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社会提供资鉴,是佛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相当一部分民众信教的民族地区,宗教对促进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更是显而易见。中国宗教之所以能够长期发展不衰,其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有这个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因为中国的宗教能够始终不断地调整自己,尽可能走与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佛教是中国化进程最早、最彻底的中国宗教,它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其最重要的就是佛教始终在不断地调整,不断地与社会发生相适应的互动,最后与整个社会相融。佛教强调契机契理,“契机”是要善于利用机会和抓住机会,“契理”是要让佛教的义理适应社会,进入人心,中国的佛教徒继承佛陀的“契理契机”的精神,把它发扬光大,自觉适应社会,与社会发展同步,为当代中国佛教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初发表于2022年“佛教中国化与当代寺院建设”学术研讨会,收录于《佛教中国化与当代寺院建设》(觉群文库·觉群人间佛教丛书),1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