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文化解码 > 正文

怎样认识“佛教中国化”



在封建社会,不管是“佛”还是“天”,都是人为设置的尊上神,佛教徒既为佛的弟子、天的子民,就要发挥“佛天慈好之心”,为民祈祷,变祸为福。在社会主义社会,强调“佛教中国化”在“政治上的自觉认同”,就是要佛教界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配合政府的工作,带领广大信众建设美好的国家,完成“佛教中国化”,真正做到“政治上的自觉认同”。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早的形式之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一直不能穷尽,许多民族都以宗教文化作为本民族的精神所依之一,并发展成民族文化。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我看中国传统文化也应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佛教是印度传来的外来宗教文化,传入中国,首先是以宗教文化为载体而开始立足,当时人们并没有看重佛教的神祇造像,而是对它的清净无欲思想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佛教看作是道家无为方术之一,愿意加以研习。东汉楚王刘英是最早接受佛教的信徒,在他的眼里佛教是黄老术中的一种,以清虚无为、不杀去欲为特点,可见佛教最初进入中国就是以文化的面貌而被人们接受,显示出佛教的中国化首先是文化的吸收,然后再是宗教的崇拜之特点。


赵朴初会长说过:“佛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过程中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中国是一个开放国家,从汉代开始就已经与域外发生密切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带动了文化交流的全面开展,通过陆路和海路两大丝路,世界主要宗教与文化形态都先后传入过我国,其中佛教占有绝对的优势。从东汉到唐代的六百余年的时间,印度来华传送佛教文化的僧人达一百七十多位,他们在中国翻译了五千多卷佛经,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翻译印度佛教的经典中,中国佛教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参正润色,说明分析,使经文达到上乘水平。中国佛教徒自觉地将印度佛教的理论教义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选择那些对中国文化有帮助,能够提升中国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些思想理论和教义,又将这些教义理论做进一步的改造,让它们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并传播到域外,使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挖掘宝贵文化遗产中的积极因素,挖掘宗教思想文化里有益于当代社会的教义理论和宗教道德,发扬创新文化的理念,将两千年来佛教的精髓,通过文化更新的手段,让传统佛教思想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自觉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