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作为立足于观音道场普陀山的一座现代化的佛学院,在会闲法师的倡导与直接策划下,在全国佛学院中率先设立了观音学研究方向,这在全国各大学或各类科研机构的佛学研究生教育领域也是史无前例的创设,体现了佛教教育领域不断专精化、个性化以及对信仰性佛教研究的日益重视,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佛学院研究生教育尝试。我有幸作为普陀山学院的兼职教授,负责指导观音学方向的研究生,得以有机会与普陀山学院的各位授课老师以及同学们进行交流,并深受启发。
我认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提出观音学的概念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所谓观音学,就是研究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佛教文化现象的学问,而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佛教文化从横向来看,具有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从纵向来看具有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形成相对完整的纵向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发展史的内容。对这一文化现象展开研究,就如同对敦煌佛教石窟和文献展开研究所形成的敦煌学、对《红楼梦》展开研究而形成的红学、对古代亚述帝国展开研究所形成的亚述学一样,可称之为观音学。
观音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可以从纵横等不同的角度来看。例如,从纵向来看,观音学主要研究观音信仰在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演变、流传,印度观音信仰向外输入特别是向中国输入的过程,观音信仰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及其所涉及的中印、政教、僧俗、夷夏等诸多关系的演变;从横向来看,观音学主要研究观音信仰所蕴含的各种理论,尤其是哲学理论、宗教理论以及其他各种思想学说以及观音信仰的各种修持法门及其相互关系与实践形态,探索佛教的神学体系与特征,研究以观音为题材或以观音信仰为核心的各种文学与艺术作品及其特征与诸多文化关系,研究观音信仰中所包含的伦理、民俗、养生等文化现象。
观音学在当代具有多重的意义。观音不仅仅是一位慈悲救难、智慧超群的大菩萨,而且是大乘佛教全部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体现与凝结,透过对观音菩萨的认识,我们可以深入大乘佛教之深奥,领略大乘佛法之滋味,并通过这种深入与领略,看透人性的虚弱与光辉,明晰生命的无奈与归宿,从而在这种看透与明晰之中,提升生活的品质与生命的尊严。可惜的是,在现在的学术领域,很多人对观音信仰研究抱有成见,认为信仰性的文化现象没有什么思想精华可研究的,甚至认为是一种愚昧落后的文化,更多的学者总是盯着佛教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传统的主流学问。其实,这是一种偏见,观音在中国信仰领域威名无敌,不仅仅是中国最流行的神灵崇拜对象,而且在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直接参与塑造了中国的文学、艺术、民俗、伦理道德等各种形态的中华文化,直接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也直接参与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大乘佛教的理论也正是通过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信仰形态才得以在民众中彰显,在历史中传承,在中华大地上广布。离开了观音信仰,中国佛教的神圣性魅力与社会影响力、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与凝聚力、中国人的愿力与精神活力,将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具体来讲,我认为观音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是理论意义:观音学以具有超人间性的观音及其境界等文化现象为研究的核心对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中国宗教主要特性的理解,从而推动中国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其次是学术意义:观音学有助于扭转中国佛教学术领域存在的雅俗失衡现象,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国的佛教学术研究领域,推动中国佛教学术的进步。所谓雅俗失衡,是指中国佛教学术界比较重视精英佛教而忽视民众佛教,重视正统佛教而忽视民俗佛教,注重合法佛教而忽视异端佛教。也就是说,与雅佛教相对的俗佛教主要是:属于正统佛法但流行于底层社会的民众佛教;不对抗政治也基本不危害社会、但超越了正统佛教范畴的民俗佛教;既不符合正统佛教、也对抗政治、危害社会的佛教异端。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佛教学术在雅俗关系方面的失衡,表现在重视义理佛教而忽视信仰性佛教,重视僧尼佛教而忽视居士佛教,重视佛教的经典和义理而忽视佛教的仪式与修持,重视常规文献尤其是正史与藏经而忽视伪经、笔记小说、传奇故事、墓志碑刻、造像题记、游记诗文、课诵偈赞、地方史志等。所以,宏观上看,中国佛教学术界比较注重对佛教理论建树和文化建树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注重义学高僧的经典阐释、理论建构、禅悟风格、宗派创立与传承、经典汇编、高僧活动、大型佛教文化工程、重大佛教事件等,于是,经过学者们研究而呈现出来的中国佛教史其实仅仅是中国佛教理论发展史,而非中国佛教的全部历史真相,因为占绝对主体的佛教信徒的信仰心理、宗教生活及其文化作为均淹没在历史烟尘之中。如果说僧人尤其是高僧在延续佛的慧命,那么普通信徒则是在延续整个佛教,因为,正是他们在信仰的安顿、文化的提升、理论的引导等方面的强劲需求,才为精英佛教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广阔空间,也在社会环境、政治地位、经济力量等方面为精英佛教提供了最坚实也最持久的支撑。而观音学的研究主要属于大众信仰性文化现象的研究,可以弥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偏失,促进中国佛教学术研究在雅俗另种领域的平衡发展。再次是文化意义:观音学通过对观音信仰及其文化现象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认识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文性、多元性、世俗性、圆融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助于认识其在当代中国文化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推动中国文化的复兴事业。而观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复兴中的战略地位体现在:观音文化的聚合型载体、实力型存在、跨境型链条、普世型观念、和合型关系(凡圣、政教、显密、僧俗、内外等)、学理型支撑。所以,观音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文化意义。第四是社会意义:观音学有助于加深对民众苦难的理解与同情,强化社会各界对底层民众的现实关怀,并促进伦理教化与民众道德水准的提高,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提供各方面的借鉴。[关于观音信仰研究的意义,笔者曾在拙著《观音信仰的渊源与传播》中详细阐述,参见该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版,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