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2021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专家学者观点摘编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唐忠毛教授发表了题为《理解人间佛教的四大视域》的论文。他指出,深入地理解人间佛教,不可忽视人间佛教的历史视域、中道视域、现代性视域和中国化视域。“佛教在人间”“佛教为人间”,是从佛教本来具足的“人间性”来理解人间佛教,是佛教立足于人间而实现其宗教性的超越途径与超越方式。中国佛教要在现代性的观念背景下,满足“现代人”从各种现代立场对它的重新理解和认同,因此它需要调整自身以便与逐渐形成的各种近现代观念相契合。人间佛教谋求的是观念与制度两个层面的现代化转变,其目的在于使佛教顺应现代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变迁,寻求佛教自身的现代化生存与发展。人间佛教情怀,就是基于其对现实众生的真切关怀,既立足于现世,又愿景于来世,且不失于佛教的超越解脱之旨趣。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作了题为《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佛教的开端》的发言。他指出,当前讨论“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的佛教中国化,不是要将佛教从一个外来宗教如何转变为一种中国宗教,而是要使中国现有的佛教如何积极地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力量。辛亥革命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华文化从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一个历史性起点,是中国现代佛教历史的开端。当今中国佛教界最为重要的“爱国爱教”传统不是产生于古代,而正是辛亥革命时期一大批僧俗先进为拯救国家危亡而提出并积极实践的,后来又在抗日战争中再次得到弘扬光大的。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现代佛教所开启的自觉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需要的爱国爱教等优良传统,对于今天如何在新时期大力推动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纪华传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大醒法师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的论文。他指出,大醒法师作为民国时期中国佛教的栋梁之才,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事业最主要的继承者和推进者,他坚定地捍卫中国佛教改革和转型的重大使命,积极创办佛学院、佛教会等新型佛教组织,其思想表现出鲜明的前瞻性和时代感。他又是一位精通佛教教义、戒律制度、修行实践等诸多优质传统的捍卫者和传承者;在倡导佛教改革的同时,能够坚持中国佛教自古以来一脉相承的传统立场和见地。这些理性、辩证、创新而不偏离传统的思想特质彰显了近现代高僧在人间佛教实践道路探索中的精神光彩和圆融智慧。中国佛教在近百年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过程中所形成的现代佛教传统的经验和教训,是当代推进佛教中国化、践行人间佛教实践道路的重要精神财富。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邵佳德副教授发表了题为《近代中国“佛教”概念的重新发明及其影响》的论文。他指出,晚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持续进入中国并产生影响,“佛教是什么”这个原先无需言说的问题,引来众多知识精英争辩不休,也成了政府管理佛教必须面对的棘手事务,以及佛教徒身份焦虑的重要来源。“中国佛教是什么”的问题,意味着从更具体以及比较的层面去界定佛教在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处境。佛教在近代的衰落、复兴或转型的研究范式,都关涉各方对于“佛教”和“中国佛教”之概念的重新认识,其本质是中国如何回应外来观念、文化与制度的问题。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王大伟教授发表了题为《宋代僧众的日常:茶果、茶药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论文。他指出,茶药、茶果等食物、供物广泛出现在宋代僧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饮食之品,被禅僧用作接引学人、讲演禅机的道具。茶药与茶果这些食物,伴随着寺院中茶汤生活、制度、仪轨等出现,时刻在带有仪轨的饮食活动中提撕自我,践行礼制,是出家僧众人生中一直要注意和警醒的制度性要求。现代佛教生活礼俗制度的建立,是当代推进佛教中国化、实践人间佛教的重要面向。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