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2021人间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专家学者观点摘编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朱丽霞教授发表了题为《神圣即世俗:北魏洛阳佛教信仰的中国化特征》的论文。她指出,北魏迁都洛阳后由于上层社会的推动,佛教再次兴盛,寺院激增,佛教的发展呈现出世俗社会与佛教双向深度互嵌的特征,佛教成为政治权力博弈的缓冲地带,洛阳佛教表现出很强的国际化和入世性特征。以北魏洛阳佛教世俗与神圣关系的范例可以看出,佛教中国化既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既是继承的,也是发展的。传统性和继承性是指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其中国化的历史;当代性和发展性是指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必然需要契合彼时彼地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因此,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开放的进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内在统一关系的。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杨维中教授发表了题为《<仁王经>以般若治国主政与“仁王”护教的理念》的论文。他指出,佛教和政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佛教在兴国安邦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仁王般若经》的核心是“仁王”以“般若精神”治国理政以及“仁王护教”的理念,“仁王”将儒家的“圣王”与佛教的“法王”结合了起来。佛陀将此经以及佛法付嘱给国王,主要缘由是“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并且希望国王勿毁坏三宝。《仁王经》充分体现了佛教的治世思想,这些思想所蕴含卓越智慧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在当今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仍然不可或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永革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人间“新佛教”:论巨赞法师的理论建构及其影响》的论文。他指出,巨赞法师结合自身弘化实践而提出的“新佛教”思想,可归于人间佛教的历史溯源及其现实改进的一种颇具思考空间的类型。人间“新佛教”的思想建构,表明人间佛教的思想建构开始从太虚法师以“改革”为导向所呈现的人间佛教类型,转进到以“改造”为旨趣的人间佛教类型。以“改造”为旨趣的人间佛教最终成为时代所选择的佛教时代化的具体实践方式。巨赞法师所建构并持续阐释的人间“新佛教”,充分明确了通过学术化与生产化的协调配合,因地制宜、因时引导而付诸共同实践的新佛教现实路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王佳副研究员发表了题为《净慧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论文。她指出,净慧法师认为,“‘人间佛教’的理念是佛教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也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思想”,“提倡人间佛教,恢复佛教的人间品质,并不是要让佛教一味地随顺世间而丢掉佛教了生脱死的出世本怀”。当代人间佛教建设力度不够,需要在教理教法研究、僧团建设管理、佛法对治社会问题等三个方面予以加强。生活禅是人间佛教理论实践的一个时代性的发展,是在实践修证层面对人间佛教思想的具体落实。在佛教现代化的进程中,净慧法师的生活禅理念及其实践,以及对人间佛教的思考,可对当代佛教发展提供可取的经验。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欧阳镇研究员发表了题为《虚云人间佛教实践》的论文。他指出,虚云老和尚人间佛教实践在学术研究上,表现为从事整理佛教藏经、编辑禅宗文献以及办学培养人才,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农禅并重上,主张实行普请劳作的制度,增强僧众的自养能力,达到寺院自给自足的程度,为僧众的生活和寺院的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国际交流上,虚云法师扩大了对海外的讲经弘法和资金募化,开展了对外友好往来,既接待海外信众的来访和通信,又输送弟子到海外弘法,为加强对外交往,建立国际友谊,弘扬佛法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