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思维弥勒像虽运用成规的造像碑格式和构图,但设计制作别具一格。用镂空技法雕出一庭园背景,为白色的大理石作品更增添了一种清新和轻盈的视觉效果。弥勒左脚踩莲座,半跏趺坐于两棵大树之间。
2025-09-30
铭文显示他们多属于赵氏家族。整个石碑题材齐全,装饰技法多样,刻画精致,集北魏晚期造像碑构图造型之大成。彩绘佛三尊立像,东魏,石灰岩北魏之后的东魏政权亲附汉文化,延续的北齐王朝也实为汉廷。这一时期的佛教造像呈现出进一步汉化的特征。
2025-09-28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造像计有七十余尊。依据造像材质的不同,有金铜、石刻、陶瓷及玉木之分。其中以石刻造像居多,时代特征明显,且不乏精品。
2025-09-25
此图据《妙法莲华经》卷七〈普贤菩萨劝发品〉及《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记载,描绘普贤菩萨自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来此娑婆世界,护持发心受持《法华经》者。此图菩萨及象周围的画绢大部分已失,其余大致上保存完好。
2025-09-23
北魏正光二年石雕一佛二菩萨像北魏正光二年石雕一佛二菩萨像主尊佛结跏趺坐,手结印,作说法状。肉髻高耸,面相清瘦,体格瘦削,着褒衣博带袈裟,衣纹稠叠流畅。左右为二胁侍菩萨,头戴宝冠,立于莲台上,身体略倾,与主尊呼应,似正在听佛说法。
2025-09-22
明代铜鎏金六子戏弥勒像大肚弥勒是印度佛教中弥勒菩萨在中国的化身布袋和尚的形象。布袋和尚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事迹见北宋赞宁《宋高僧传》、北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和南宋志磐《佛祖统纪》等书的记载。
2025-09-19
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骑狮文殊像敦煌藏经洞唐代绢画:骑狮文殊像画中文殊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隆,细眉长目,神态慈悲安详。佩戴各式项圈、臂钏、手钏、足钏等璎珞饰品庄严全身。披帛搭肩绕臂自然而下。
2025-09-18
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这尊造像为砂岩,正面为一立佛,面像方圆,法相庄严。左手施与愿印,右手残失,跣足立于圆形台座上。东魏石雕背屏式佛立像体表大衣通覆两肩,两侧衣缘自颈外垂下,其衣缘近U形垂至腹部。
2025-09-17
北宋木胎生漆夹纻罗汉坐像北宋木胎生漆夹纻罗汉坐像佛教美术在唐宋时期存在着两种逆向发展趋势,一方面还不断有高僧西行求法,带回经象,作为真经和造像范式,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佛教的中国化和三教归一相互融汇、渗透,佛教造像也越来越世俗化了。
2025-09-16
灵山说法图在构图上显得庄重而和谐。释迦牟尼佛位于画面中央,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于青色莲座之上,象征着智慧和慈悲。文殊菩萨骑狮,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分别象征智慧和行愿。
2025-09-15
沁阳北魏四面造像碑半跏思惟像“北魏四面造像碑”,它通高 156厘米顶高20厘米身高110厘米四面造像碑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顶部雕为庑殿形(四角已残),中部碑为竖长方形,底座呈方形。四面各雕上中下三龛。
2025-09-12
南宋禅画:白良玉绘《朝阳对月图》南宋禅画:白良玉绘《朝阳对月图》白良玉为南宋画院待诏。朝阳对月图,特指表现罗汉或僧人补衲、读经场景的对幅画作,主要创作于宋元时期,其中朝阳图即补衲图,对月图即读经图。
2025-09-11
盛唐铜鎏金十一面观音菩萨像菩萨头顶十面,分三层排列,高耸如冠。本面丰圆,五官刻划传神。身姿略呈三屈式,右手屈肘上举执柳枝,左手下垂执宝瓶。袒上身,戴颈圈、腕钏,长璎珞自右肩斜跨左膝部。著长裙,跣足立于仰覆莲台上,莲台下方形台座辟镂空壸门。
2025-09-10
此卷绘佛于深谷中说法,人物虽小而意态俱足,山水用郭熙画法,唯用笔厚重,得郭熙之骨。李升传世画作罕见,上海博物馆藏李升《澱山送别图》,与此幅风格相比,上博本更接近元代人学郭熙的格调,若此卷为真,或是其早期作品。
2025-09-09
田延和造像,北魏文物,河南淇县城关出土,白色大理石雕造,为莲瓣形一佛二菩萨造像。高96厘米,宽43.5厘米,厚15厘米。主尊头饰高肉髻,面相长方,修眉细目,面带微笑。
2025-09-08
姚文瀚(公元18世纪)清代画家。号濯亭,顺天(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乾隆时供奉内廷,工道释、人物、山水、界画。传世作品有《四序图》卷。
2025-09-05
宋人精品佛画:杨柳观音立像是幅观音菩萨像身着华丽锦衣,披配各式璎珞,蓝色的长发垂肩,首戴庄严宝冠,冠中安置一尊阿弥陀佛像。一手执柳枝,一手持透明玻璃水杯。足踏青、白莲花各一,款步而行,衣带飘扬。其容貌宁和,状甚安详。
2025-09-04
大足宝顶山佛祖岩华严三圣像佛祖岩造像开凿于宋代,仅一龛,处于一巨石堡的西南壁。龛口呈横长方形,高400、宽1010、至后壁最深约170厘米。龛底不明,前侧建条石案台两级,下起地坪。
2025-09-03
明水陆画娑婆三圣图“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2025-09-02
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是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右胁侍菩萨是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三者合称释迦三尊。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