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回我们讨论到修定时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相状,论中列举了一些重要或经常出现的定相。
其中有些是幻觉,有些是错觉、有些则是感觉。这三大类包含了所有一切相。其中幻觉我们可能体会得不多。我们要明确的是佛教修定是为追求解脱,而非神通或其他。因此,哪怕是幻觉也只是因缘法、是一种想象。
凡是想象都是虚幻不实的,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谨记。不要觉得修一修知道肚里几条虫,就高兴得要命。应该要安住于空性才是对的。
这里我把禅定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归纳为三种觉受,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但其实可以涵盖很多层面。个体修行,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相,其实很难讲清楚。而这些相与个体的认知、修法、身体状况以及过去都有关。
身体越不好,乱七八糟的相和感受就越多,其中很多都是种病相。反而身体好的人很少出现这些,没有才是健康的;这点我们也要清楚。
此外还讲到感受到脏、垢或油腻,都是过去的一些业力或现在的烦恼相在搅动,才带来这种不良的感受,我们要正确看待。
如果自己控制不了,就干脆换换动作、换种方式或暂时停下来。如果硬要继续,进又进不去,这是缺乏正见的表现。
有问题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没有能力处理,就先搁置,退出就行了。不要让它再干扰我们。下面我们来看原文中后面几个定相:
或觉身上如虫蚁行,
第三个是「痒」的问题,就像感觉有蚂蚁在身上爬,这跟我们的末梢神经有关。
如果身体在慢慢恢复,比如伤口结疤的时候就会觉得痒痒的。其实是因为新生的细胞正处于活跃状态,我们打坐时也会促进气血的运行,这些都没关系。如果出现痒,就全力以赴用上心力,一般修到根修或月轮观,痒都是可以对治的。但如果你越在意,就会发现它越痒,不注意时反而会弱化。
或复如云及白叠等从背上起并,
勿怪亦勿手髑;
第四种是如云般轻扬的感觉。「白叠」指用棉花纺织而成的细软洁白的布棉。云和棉花都代表着轻软和白色。「从背上起并」,就是并起的意思。
我们讲过八触中有「轻」与「重」。「轻」是上扬,这跟「风大」有关,如果「重」则与「地大」有关。可以用「四大」去分析、观察自己的身体:肿胀或跟「水大」有关;燥热或与「火大」相关。
感觉到「白」或「黑」,通常「白色」代表阳气,是向上的。如果向下,都是属于阴、浊,相对不是太好。
感觉像白云、棉花从后背生起,好似坐在空中一样。这大概是身体的气在向上走,当然这依然是一种感觉而已。
不要以为自己真的飘起来、会飞了,也不要被吓坏。我们一定要善解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
「勿怪亦勿手髑」,佛陀波利又叮嘱道,如果出现这些现象你也不要作怪,不要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或是刻意用手去摸。你摸也摸不到,「气」可以感受到,但它不是有形有状、可以拿的东西,因此我们把它归纳为跟风相关。坐得好就是轻安,阳气充足,身体就会变得轻盈,这些都是定中比较好的现象。
或如滴油从头面下,
下面这句话有两种解读。第一种可能就是流汗,譬如头面微汗,淌下一滴汗珠;「油」就是滑溜溜的,感觉快要掉下来了。
或见所坐处明,此等并是定前相也。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所坐的地方都是明亮亮的。虽然闭着眼睛,但感觉前面还是亮灿灿,不是漆黑一片。这与我们的身体和用心相关。这里他认为是禅定前会出现的现象,就像前行、前奏一样。一定要把这些东西看成是正常的,没什么稀奇。
或久坐立,身有劳倦,
傍闻弹指声或触门等声者,
即直出定,或寝息等,
此是诸天善神,善知人劳倦,来相警耳。
「或久坐立」,当久坐久站、身体疲劳了,「傍闻弹指声或触门等声者」感觉听到有弹指声或是敲门的声音。「即直出定」,这是提醒我们要出定。
大家知道广钦老和尚在泉州清源山的山洞里打坐入定,当时弘一法师就是用三弹指请他出定。在没有引磬的时候,就用三弹指或轻敲的方式来提示,给你一个预备的时间。
在佛教的传统中,三弹指就好比是约定好的暗号,大家已经形成共识:只要听到这个声音一定有事,那你就应该选择性地出来。
如果出来得太过急促,有可能身心不调,以后打坐就会坐不下去。所以
家在禅修期间或是专门修定的道场,应该注意不要随便推门,容易惊吓到人。

他说「或寝息等,此诸天善神,善知人劳倦,来相警耳」,如果我们专注修定,就一定会有护法神。尤其在山中、住阿兰若,更要发愿,上禀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什么,那这些护法天神就会护卫我们身心免受灾难或干扰。这里是讲,如果在坐中听到弹指或敲门声,可能是护法在提醒你,身体疲劳困倦了,要出定休息一下。
在我读佛学院的时候,课堂上法师讲到入定,通常会举虚云老和尚、广钦老和尚,都是通过三弹指的方式让人家出定。如果用其他大一点的声音,就不能出定吗?别的声音他们就不知道吗?当然知道。不知道就是昏沉无记,修成青蛙定、冬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