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精义甚深难知,不是言语可以说出来的。但他的义理虽然深妙,却又在吾人日用寻常之中,并非离掉吾人日用寻常另外有所谓佛理佛法。
2025-08-01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佛教常用经典之一,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法师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甚为流行。
2025-07-31
当我们明白了内道(佛教)与外道的道理上的区别之后,我们又怎么来分别二者呢?这里,可以通过指出内道与外道两方的因果来作为二者的界限。
2025-07-31
波罗提木叉,指七众防止身口七支等过,远离诸烦恼惑业而得解脱所受持之戒律。翻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
2025-07-31
问:学佛为什么要皈依、要受五戒,皈依多久后可以受五戒?皈依三宝是指誓愿皈敬、依靠佛法僧三宝的意思,不皈依不算是佛弟子,所以皈依是学佛的开始。受五戒是在家出家学佛的基础要求,是进一步修行提高的基础。
2025-07-31
三途,是指畜生、饿鬼、地狱三道。众生作坏事,就会堕入这三途,受苦的果报。地狱是火途,饿鬼是刀途,畜生是血途。八难,又称为八无暇,是指八种没有机会听闻佛法的障难。
2025-07-31
不少人都曾读过被誉为“经中之王”的《妙法莲华经》,经题中的“莲华”二字,作为比喻,似乎不难理解;可是对“妙法”就不甚明白了:佛教中的“法”,是一般世俗的法律、法则,还是方法、办法?这“法”又何以称“妙”呢?妙是最胜不可思议的意思
2025-07-31
释迦牟尼俗家名字叫悉达多,姓乔答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后去世,由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抚养长大。
2025-07-21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 人乘: 人以三皈五戒为乘,得以出离三途四趣而生人道。
2025-07-21
佛是“觉悟者”的意思。在梵文中,“佛”是“佛陀”(Buddha)的音译,意指“觉悟之人”。佛陀释迦牟尼原是印度的太子,经过长期的修行和冥想,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获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佛教教义中的核心理念就是“觉悟”。
2025-07-21
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信众都知道,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
2025-07-18
由于汉传佛教寺院多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制,所以当大家参观时会见到许多古建筑的名称,如殿、堂、楼、阁、轩、亭、廊、榭等,其中又以殿、堂最为常见,例如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斋堂等。
2025-07-18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的因果定律,称之为「 缘起 」。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