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佛教主张要尊敬老人,善待老人,供养老人,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老年人所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智慧来为社会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力所能及的作用,不能因为他们年老体弱而歧视他们甚至遗弃他们,这对建设当代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尊老爱老、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公德。在当前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形势下,如何使广大的老年人群真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应该是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落实的重要责任。
最后,佛教重视医药学的研究和实践,鼓励广大信徒学习医药学知识并尽一切努力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以此来解除老人们因病而生的痛苦,这对促进当代社会的老年人祛病养生、健康长寿,也是有所裨益、颇具功德的。佛经中的一些医药学著作,例如《佛说佛医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佛说疗痔病经》、《救疾经》、《延寿命经》、《续命经》、《佛说婆罗门避死经》等等,其中的一些内容至今仍有其临床医疗的价值。佛教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养生的著作,但它所倡导的一些注重个人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以及符合养生要求的观念和做法——例如静坐禅定、慈悲为怀、喝茶素食、戒酒戒色等等,直到现在仍对老年人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来自周公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