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菩萨有两种,一种是像六祖大师一样的法身大士,这是药山禅师这样的祖师们的境界,显然我们大多数人不容易实现。还有一种是凡夫位的菩萨,这是我们现在就可以践行的。
2025-10-30
《道德经》里的管理学《道德经》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道德经》讲的是帝王之道,可谓中国人最高级的管理学。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君王呢?受国之垢者。
2025-10-26
解构思维心,超越理性的束缚,才能整体瓦解以自我为根基的分别心系统,这是参禅要突破的第一关。开悟的禅师,已经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不再是用理性来约束身心的状态,不再执着于道理。因此,禅师们的言行,有时看上去会很不讲理。
2025-10-22
在做事中,尤其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怎么来面对事务的合理性和人事上的是非呢?这需要运用佛法不断地打磨和提升理性修养的层次。关于理性修养,大概有四种不同层次。讲理四料简第一种情况,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25-10-18
在纷繁喧嚣的尘世中,我们常常向外追逐,将生命的意义锚定在与他人的比较竞争之上。然而,圣慧法师于此文中,以深邃的佛学智慧与平实恳切的语言,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向内探求的觉醒之路。
2025-10-16
在寺院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原则需要把握,寺院不同于公司、机关等社会机构,寺院是道场,道场的价值在于修行,修行的关键在于修心。圣严长老有一次讲做事和修行的关系,有人和他说:师父您太辛苦了,我来发心护持您,帮您做事吧。
2025-10-14
我试着给大家梳理一下在生活中修行的几个要点。《法华经》中讲,菩萨的心“质直”而“柔软”。什么叫质直呢?就是一心修道,一心求智慧,一心利益众生,一心行六度万行,这是纯粹的、直接的、非常成熟又很有力量的菩提心的体现。但是,心意又很柔软。
2025-10-10
生活禅的修行,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基础修行、深入修行和悟后修行。基础修行的重点是道心的全面养育,要点是菩萨人格的养成和般若正见的建立。一心参禅、住禅堂、闭关、住山等属于深入修行,这要以成熟的道心为基础。
2025-10-06
学,是我们在安顿自己生命的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
2025-10-04
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2025-10-02
2025年9月26日,香港教育大学(教大)于大埔校园举行2025年荣誉博士学位及荣誉院士衔颁授典礼。是次共有6人获颁殊荣,除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西方寺方丈宽运法师为宗教人士外,其余5人涉及领域涵盖教育、经济发展、外交、环境保育及社会服务等。
2025-09-30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至12日,第四届中美加佛教论坛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会议中心举行。
2025-09-24
在语言与真理间寻找心灵自由——读“梅子熟了”公案王雷泉一、公案里的“梅子”:不被语转的不二心“如何是佛?”千年前的某个瞬间,年轻的法常禅师站在马祖道一面前,抛出这个贯穿整个佛教史的根本问题。马祖的回答简洁有力:“即心是佛。
2025-09-22
赵朴初的宗教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圣凯赵朴初居士(下敬称“赵朴老”)作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宗教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佛教徒和信教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25-09-20
▲宁波白衣寺欢迎虚云老和尚和弘一法师纪念照来源:旃檀精舍
2025-09-18
文字来源:南普陀寺附:三宝歌——歌词、曲谱及音频《三宝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现代梵呗,同时也是对古代梵呗的一次划时代的革新。由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李叔同)作曲,创作于1928至1929年,发表于1930年。
2025-09-16
民国七年农历七月十三日(1918年8月19日),大势至菩萨圣诞日这天,名噪一时的文艺大师李叔同先生“突然”于虎跑寺剃度出家,成为弘一法师。整个文艺界一时哗然。
2025-09-15
出家到底是不是“不孝”?一部仅800字的经典,巧妙化解佛教与中国核心伦理“孝道”的冲突。在“南怀瑾先生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王志远教授深入剖析了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的传奇故事。
2025-09-1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赵朴初先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赵朴初先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以表达致敬与缅怀。
2025-09-05
法舫大师(1904—1951),当代高僧,佛教学者。河北井陉县台头村人,俗姓王名智,幼读私塾,喜览古书。
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