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庭的规划与建造应该有权威性和经典性意识,去除随意性和非专业性
醍醐寺的建筑因山势之因,分为上下醍醐寺两部分。上醍醐寺是圣宝大师于日本贞观十六年(874)六月一日创建,初建时仅有安置准提观音和如意轮观音的小堂宇,延喜七年(907),醍醐天皇发愿建立了药师堂,其后五大堂等建筑陆续落成。此后,历代座主逐渐将醍醐寺的规模向山下扩展,相继建造了释迦牟尼堂(926年建成)、五重塔(951年建成)、三宝院(江户时期16世纪建造)、灵宝馆(明知时期20世纪初期建成)等。目前,醍醐寺因拥有包括6栋国宝、8栋重要文化财在内的92栋建筑,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对我们的祖庭而言,地面的殿堂建筑已荡然无存,在寺院的恢复过程中,对寺院的建造也多是寺院自身的事情,没有统一的规划与设计,更不要说设计师的精心考量了。寺院的建筑风格虽也多注意了中国传统廊庑、殿堂的造型。但是,有的寺院历史源远流长,号称缘起隋唐,但其建筑却是清代风格,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值得庆幸的是尚有一些佛塔健在,依然保持着中国传统建筑的时代风貌,值得我们珍视,如华严寺的两座古塔、草堂寺的鸠摩罗什舍利塔、香积寺的善导大师舍利塔、慈恩寺的大雁塔等。
建筑是时代的标志,应该是政府行为,而不应该仅仅是寺院自身的责任和行为。体现着时代的精神和气质,留住建筑本身就是留住了历史,留住了人类文明。2016年9月29日,中国首次评选百年经典建筑遗产。它标志着这个建筑已经被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而将得到永久保护和保存,之后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受到文物法保护的。在评选出的百年经典建筑遗产作品中,寺院建筑仅有鉴真纪念堂。因此,祖庭建筑要进入经典的行列路途还很遥远。祖庭建筑的规划与建造,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应该得到建筑大师们的关注。
星云大师在建造寺院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寺院建筑风格的连续性和标志性、品牌性效应,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这座寺院是佛光山的建筑。这点也是值得我们祖庭建设者们借鉴的。
三、将博物馆引入祖庭,使祖庭文物的收藏和展示以承载祖庭历史
醍醐寺字明治三十八年(1905)起便依靠自身的力量开始进行文物的保存、调查和管理,并得到社会高度认可,一致认为醍醐寺的文物是重要的学术资料。现在,醍醐寺建立了“醍醐寺文化财研究所”,将传承下来的古代文献、佛像等所有文化财数据存入“醍醐寺文化财收藏机构”数据库,全面科学地管理寺内文化财。与此同时,建造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财收藏机构“灵宝馆”,保存了国宝6.9万多件,以及大量未公开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珍贵文物,完全是该寺的一个博物馆,本次展览的展品即来自此馆。展品的年代从奈良时代到江户时代。正因为醍醐寺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功能,为本次展览的举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陕西曾是中国佛教僧才凝聚、经典翻译、宗派创立、佛教弘传和文化交流的中心,陕西佛教文物遗存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和标志、是陕西文物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佛教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保存状况在国内均处于特殊地位。全省共有批准登记的佛教寺院559余处、9处列为国家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其中,全省与佛教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处(仍有佛教活动的10处)、与佛教有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参见:http://www.pusa123.com/pusa/news/fo/201475532.shtml)。这些丰富的文物遗产组成了祖庭文化不可多得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值得欣慰。如醍醐寺一样,寺院是文物保护的重点场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