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五)

所以我们要学就学经得起时空验证的,2500年了,孔孟、老庄、佛陀、六祖,他们依然被我们后世给景仰、给研究、给学习,那就是经过时空来检验的。

那你呢?你不能像圣贤一样,你就会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你就会被红尘给污染,被情绪给左右,你的行为啊,就不义之行嘛,就是知行不合一,所有的行为出于人欲,你还以为别人不知道。我们已经说了,天知、地知、鬼神、良知都知道,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天就像一张网,你看不到,但是不会遗漏任何一个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你说,这个人一直作恶,他怎么一直到他快死了还没报应呢?因果通三世,他下一世一定会遭受的,你不用担心。沦于禽兽,就是良知不光明,就是禽兽不如,就没有慈悲心、没有恻隐之心嘛,禽兽不会有慈悲心、恻隐之心嘛,但是人会有。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袁了凡说这是最可耻的。

原文: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袁了凡引用了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就是羞耻心对一个人是极端重要的。孔子说了一句话叫“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什么叫勇敢?“知耻”,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孟子说“知耻”,“耻之于人大矣”。所以如果你不懂得“知耻”,“知耻”就是格物致知、就是改过,你不懂得“知耻”,你的无从改起,你也不会去格物致知,这个就是贪嗔痴慢疑、怨恨恼怒烦,就是情绪,这是改过之要机,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跟大家讲,你要做格物致知,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觉察这个情绪,去格物致知,就是在“知耻”。

往期回顾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六)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七)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