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教义新诠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二)

所以最上治心,可以在治心的同时,理上改事上改。但如果只是理上改事上改,不去从心上改,你就拙矣,你就笨了。这个效验就不行了,就不灵了;你想改命,改成像袁了凡这么大的改命效果,不可能,你改不了。

所以,格物致知是改命的唯一方法;坐禅,没用的。

简单说佛在《楞严经》里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它们比起般若,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捐钱、捐物、放生。“持戒”:不杀僧、不偷盗、不骂人。“精进”,对持戒律很精进,或者说对布施都做的很精进。“禅定”:打坐、冥想。但是,没有“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比不上般若的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般若”是什么?心。般若是开悟、是觉醒、是觉照。没有“般若”,前面的五个波罗蜜比起“般若”,是没有数字能衡量他们之间的差距的。

换句话说,事上改理上改,比起心上改,没有数字能衡量他们之间的鸿沟、差距。所以,你真想改命、想改过,你必须会格物致知。如果你不会、也不做格物致知,你改命的效果就很小了,就没有你期待的、想要的结果。

袁了凡说会有效验,一些同学在做格物致知的时候,也会有一些效验




往期回顾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一)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三)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四)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五)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