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梵音 视频

修心三境 扫地 扫心 见光明

成都三圣禅寺 2025-09-10 09:30:00

就像寺里有位老僧,四十年来只做一件事:扫地。每天清晨,当其他僧众还在诵经时,他已拿着扫帚从山门开始,一级一级清扫那三百六十五级石阶。

新来的小和尚不解,问他:“师父,您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诵经修行呢?”

老僧手中的扫帚并未停下,只平静答道:“我在修行啊。”

“可扫地算什么修行?”

老僧直起腰,指着石阶说:“你看,每片落叶都有自己的归处,每粒尘埃都该回归大地。我在扫地,也在扫心。心里的杂念,就像这石阶上的落叶,扫干净了,路就清爽了。”

这时一阵山风吹来,刚扫净的石阶又落下几片红叶。

小和尚正要抱怨,却见老僧安然一笑说道:“看到了吗?烦恼就像落叶,扫了又会来。修心不是一劳永逸,而要天天勤拂拭。”

正说着,阳光穿过晨雾,照在湿润的石阶上,每一级石阶都泛着温润的光泽,宛如琉璃铺就的通天之路。

修行,其实并非要远离尘嚣,而正在于日常点滴之中。

故事中的这位老僧四十年如一日扫地,正是在践行“搬柴运水,无非妙道”的禅理。他借“扫地”来“扫心”,道出修心是一个持之以恒、勤拂心尘的过程。

而他面对“落叶屡扫屡落”的安然态度,更揭示出修行的真谛:并非追求一劳永逸的绝对清净,而是培养一颗能从容面对世事无常、烦恼生灭的平常心。

佛教的修心之道,核心正是通过“戒、定、慧”的次第修习,破除烦恼,回归本心的清净与明觉。

正如《华严经》所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我们的心,是一切体验的源头,修心不仅是自我解脱的道路,更是利益众生、成就佛果的根基。

信佛的人要以佛心为心,无骄慢心,而有谦下心,服务他人的心,如大地运载一切,供给一切而无厌足的心,忍一切苦而无懈怠的心,对一切贫苦众生施与善根的心。

无论顺逆,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增进信仰,如山而不动摇,祈求更深入于成佛之道。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