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盂兰盆经》
序 分
整部经文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说法缘起(序分)、说法内容(正宗分),以及诵持功德(流通分)。
其中,序分部分讲述了目连尊者证得六通,欲报母恩却不得。
经文简明易懂,这里主要为大家分享三部分内容,即目连知恩欲度、见母生饿鬼道中,以及其母恶习现前。
■目连知恩欲度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
每个佛弟子在受皈依时都曾发过四弘誓愿,其中首愿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依佛教三世轮转的观点,一切众生都曾在过往的轮回里作过我们的父母,因此度众生也就相当于救度现生、乃至多生父母。
经文里目连尊者一证得六通,就准备报父母恩。
■见母生饿鬼道中
目连尊者欲度现生父母,而这里尊者选择先度母亲有两个原因,一是父母业报不同,故有先后;二是乳哺之恩偏重于母。
“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尊者看到母亲投生在饿鬼道中,成了饿鬼。
我们通常以为饿鬼的喉咙都像针眼一样细,肚子像鼓一样大,有吃的也没法吃下去,所以一直处于饥饿之中。
但其实饿鬼根据往昔所积累的福德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处境。
略有福德的,可以住在花林、果林,乃至其他清净的地方,可以享用食物;
没有福德的,则常处于饥渴之中,就算偶尔找到吃的,在入口前,食物也会化作火焰,无法下咽。
可见无论哪一道的众生都需要福德,就连佛陀也常有惜福、修福的行为和开示。
对于我们来说一方面要珍惜现有的福报,不要让它白白地流走;一方面也要多积累福报。
目连尊者的母亲显然福德不够,她长劫饱受饥苦,又因为业力未尽的原因不会死亡,便皮骨连立,慞惶惊怖。
目连尊者看到母亲成了这个样子,又怎能不感到悲痛呢?他即刻带饭前去。
农历七月,诵一部《佛说盂兰盆经》,愿父母安康
■恶习现前
佛教讲因果业报,目连尊者的母亲之所以堕入饿鬼道必然有其因,在下段经文中便揭晓了答案。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尊者的母亲过去一向贪婪吝啬,投生到饿鬼道中仍然旧习难改。
所以一看到吃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用左手护着钵,不让人看到,怕别人来抢;
第二个动作是右手急急地去抓饭抢着吃,不愿分享给别人。
其实当时尊者在旁边,不会有谁抢她的食物,即使有其他饿鬼想要分食,那分给他们一点也可以结个善缘,尊者肯定还会给她送食。
但她不由自主地护食、抢食,所以后文佛陀说她“罪根深结”——
时间长远,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越造越多,这就是“深”;
造业多了,习性难改,这就是“结”。
常讲贪心重生饿鬼,嗔心重生地狱,痴心重生畜生。以此观之真实不虚。
我们在读到这里的时候,也要多想想自己有哪些坏习惯、要多多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