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之时,应该更能体会到佛经所讲的“少欲知足”、“知足常乐”;若不知足,就会不快乐、忧愁、害怕。知足不是什么都不要,能要的、该要的都还是要,能够创造的还是要去创造。因为物质的财富如果运用得当,的确可以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及文明。
2025-10-17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愈挫愈勇,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如果偶尔受到攻击或刺激就无法忍受,而退缩躲藏,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
2025-10-16
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2025-10-16
果报的还一个特点‘正报’。正报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你种一颗黑豆种子,你最终,无论这个条件是怎么去和合,怎么去具足,最终得的是黑豆,黑豆这个果,所以这叫正报。杀生重,杀生业多的人,他往往是被杀回来,以生命来偿还旧债。
2025-10-16
善士问: 法师,现在很多人喜欢戴佛珠,只要戴上就会吉祥吗?请您开示,怎样才是真正吉祥之相?宏海法师答: 我们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跟大家互道祝福的时候,总会说到“平安吉祥”……一些敬语。
2025-10-15
目前在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正是这样才让我们眼花缭乱,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正的佛教。
2025-10-15
佛教中有“三世佛”的说法,“世”指时间的意思,三世就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常说的横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横三世佛之燃灯佛 燃灯佛是过去世释迦菩萨(释迦牟尼成佛前称菩萨)授记的佛陀。
2025-10-14
十六,什么是五戒?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七,什么是五蕴?构成凡夫世间的五种要素:色、受、想、行、识。十八,什么是六根?指的是我们身体的六种感觉器官: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2025-09-30
佛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佛说十号经》,历代祖师所阐述,皆依此经义。此十号为: 1、如来(梵Tathāgata),音译多陀阿伽陀,无有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
2025-09-30
问题: 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 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30
善士问: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请推荐几本可以吗?宏海法师答: 阿弥陀佛!初学佛者的的确确应该把基础打扎实一些,就是全面的,然后比较立体的、和以有一点点贯通能力的去了解
2025-09-30
十一,什么是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法实相,是四法印。十二,“四大皆空”的“四大”是什么?佛教里的“四大”指的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是构成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基本因素,和我们中国的“五行”相似。
2025-09-29
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论有《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及《往生论》,合称《三经一论》。 《阿弥陀经》。本经主要叙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依正庄严的事相,并说明发愿往生的意义及方便,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2025-09-29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诞日,一般寺院在阿弥陀佛诞日的前后七天,往往举行“弥陀佛七”法会,一方面庆祝阿弥陀佛的诞辰,另一方面更期望在七天之内能够精进勇猛,达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以达到克期取证的效果。
2025-09-28
「常随佛学」这个大愿,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 常随佛学,要学习佛的什么?佛的慈悲、佛的忍耐力量、佛无我的精神、佛不会计较怨仇、佛宽宏大量、佛很有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此外,我们身边的师长、朋友、善知识很多,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2025-09-28
问题: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放」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2025-09-26
六,什么是三藏十二部?三藏指的是佛经中的经藏、律藏、论藏。十二部是把佛经的内容分为十二大类:1、长行;2、重颂;3、孤起;4、譬喻;5、因缘;6、无问自说;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广;11、论议;12、授记。
2025-09-26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2025-09-26
问题: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25
问题: 有的信徒平时到寺庙做义工、发心做事,一向都是法喜充满。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