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自古相传,凡是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这里来参拜一次。有一位禅僧,从来没有见过达摩祖师的面,但是他却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
2025-08-19
佛教从哪一年传到中国来,在历史上很难考据。不过应该在秦始皇,即印度阿育王时代,就不断有佛教的人士将佛教慢慢带到中国。 根据历史上记载:汉明帝在一天夜晚,梦见一位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的金人,在金鸾殿的上空飞翔。
2025-08-19
五戒是指哪五戒?五戒的内容五戒,是对在家信徒提出受持的五种规范,也称为“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五戒的内容分别是:(1)不杀生 狭义指不伤害人命,广义指不杀害包括禽、兽、虫、鱼等一切生命。
2025-08-19
遇到事情,别怯!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越害怕什么,就越会在什么事情上摔跟头。
2025-08-19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记载的200多位译经家中,其中以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义净四位大师最为知名,并且被尊为我国四大译经家,对中国的佛教和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
2025-08-18
“袈裟”是梵语,华言有坏色衣、不正色等义。 依律所说,袈裟有青、黑、木兰三种颜色。青色是指染成类似青铜的颜色;黑色不是正黑色,而是用一种黑泥染成的灰色;木兰色是用木兰树皮染成的赤黑色。
2025-08-18
至少要受持沙弥戒,而女性要受持沙弥尼十戒,再不然,至少要受六法戒,才算是出家。
2025-08-18
因为哭过,笑才灿烂 往事如昔,人生如梦。岁月在不经意间渐渐远去,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记忆,有怀念、憎恨、惆怅、忧伤、烦恼、开心与难过。走过,路过,错过,往事就在流水落花间流逝。
2025-08-18
什么是结集? 佛陀涅槃后,弟子担心异说邪见渗入佛法,三藏教义日久散失,所以才有结集之举。 佛教徒经过召集聚会,将释迦牟尼佛所说教法经过会诵、整理、确认,形成佛教经典。
2025-08-15
念佛最关键的就是信、愿、行。假如非得需要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欢喜心。以欢喜心生信切愿的去念佛,一定能成就最上品的念佛功德。至于念佛的时间长短,那要依个人不同的业余时间而定。时间多,就多念点;时间少,就少念点。
2025-08-15
中国僧界出现过什么样的重要人物曾促进佛教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广大流行,开始于四世纪,当时中国僧界道安法师是一位重要人物,是起了很大积极作用的佛教领袖。他是我国最早的热心传教者,曾经派遣徒众到各地大弘佛教。他又是我国第一个僧伽制度建立者。
2025-08-15
01顺人性做人一本书中写道:“与人相处时,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生物。”如果无视这些,本事再大,也不免麻烦缠身。只有顺着人性做人,我们才不会在职场中吃亏受罪。
2025-08-15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愧”二字连称的词汇,而这两个字都是一种修行的方法与观念。其中“惭”指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就是“自惭形秽”;“愧”指的是对不起他人,所以说“愧对于人”。
2025-08-14
回向的意思 回向,梵语(parinama),即将我们自己所做的善行功德回转给法界众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期施自己之善根功德与于他者,回向于众生也。以己之功德而期自他皆成佛果者,回向于佛道也。
2025-08-14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坐禅。现在把自己的工具书搬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2025-08-14
在人们的印象中,由于受《西游记》的影响,许多人总是将佛经的传入归功于唐僧(玄奘法师)一人,认为佛经的传入全部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由西天取回。其实,到了唐僧取经的唐朝,佛教在中国已经非常兴盛了。
2025-08-14
佛身有何不同?
2025-08-13
按现在的时间计算,“午”为十二点。古代没有时钟,通常是在阳光下立一根棍子,当影子到达正中,就是正午时分。持午的人,从当天正午到次日早上明相现时才能进食。所谓明相,并没有具体时间,以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的掌纹为准。
2025-08-13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具体年代和时间,众说纷纭,很难考证。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始于汉明帝求法。
2025-08-13
不懂就说不懂 对于一般人来说,“慢”就是“骄傲”。但是,佛经将它分析得比较细,例如“过慢”,“过”是超过的意思,自以为比他人强,觉得很骄傲而瞧不起不如他的人,这就叫做“过慢”。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