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是做什么用的?“钟鼓楼”是钟楼和鼓楼的合称,是寺院安置钟、鼓的建筑。在人们对佛教的理解认识上,一直有“晨钟暮鼓”的说法,在每日的凌晨和傍晚,佛教寺院都要撞钟击鼓来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
2025-08-12
供佛,是一片诚心敬意,故此,水果整箱供或挑几个做代表供皆行。不过,大家通常都是将水果洗干净后再供佛,而洗过的水果,保质期短。因此在家供佛,这种情况下,还是以挑几个做代表为宜。
2025-08-12
阿育王(或译为阿输迦王,或意译为无忧王)是公元前三世纪摩揭陀国的国王。他的祖父是印度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旃陀罗笈多(有人根据他的名字而考证他是有旃陀罗种姓的血统的,阿育王也曾被称为旃陀罗阿输迦)。
2025-08-12
真正的成长: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自我反省,向内求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常常以为,成长是一种年龄的累积。后来才懂得,真正的成长不只在年龄,更在于内心的丰盈。人生如棋,常复盘,才能常精进。
2025-08-12
在寺庙中除住持外,还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后堂、堂主首座由住持聘请年高德劭的尊宿担任,为全堂修行的模范,掌禅堂中号令之权。
2025-08-11
有时觉得累,很想躺着听经,可以吗?如果可以坐着听经,就不要躺着听,这个就是对法的尊重。除非觉得好累,可又想听经,这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方便。但不是因懈怠心,而用一种很不雅的姿势去听经,这对你来讲也是种下了一个有过患的种子。
2025-08-11
中国汉地的第一位信仰佛教者是后汉明帝的异母兄弟楚王英。楚王英,是后汉时期的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孝明帝的弟弟。建武十五年(39),受封为楚公,十七年(41),升为楚王。
2025-08-11
在佛典里有这样的两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天在座的诸君,已是一个人世间的人,又能来到这儿听讲佛法,因此,我今天特提出此“学佛先从做人起”来讲。
2025-08-1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若多贪欲”就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不要着急,慢慢等一等,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不要大喊着念,心里有个南无观世音菩萨。心的声音,观世音菩萨的耳朵已经可以听见了。
2025-08-08
生为凡夫,我们常常觉得生活不能如意,希求不能满足,而又有诸多苦恼之事逼迫着我们的身心,那么怎么样才能获得身心的自在或是安稳呢?从多欲走向少欲想要远离苦恼,就先要来看看这种种的苦事,是从哪里而来。
2025-08-08
佛教一方面批判婆罗门教义,同时也反对非婆罗门教的各教派。但是佛教和婆罗门教以及各教派的思想都有渊源,佛教接受了他们的某些思想,而根据"缘起"和"业"的理论,予以另一种解释。
2025-08-08
佛殿是寺院最神圣,最中心的地方。过去的丛林,平时什么地方都开放,但是佛殿、大雄宝殿并不开放,除非是早课、晚课,全体的共修集会才开放,而且进去之后,会有一个帘子垂下来,不准许随意进出。平时进出佛殿,大众可以依序进殿,依序在里面走位。
2025-08-08
中国汉地的第一尊佛像是后汉末年的笮融在徐州建造的金铜像。笮融,是东汉末年丹阳(今安徽)人。依传记中说,笮融因为喜好布施所以闻名乡里。
2025-08-07
礼佛,是以恭敬的心来表实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感恩,以悔心悔业障,承认自己在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礼佛的意义,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025-08-07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2025-08-07
寺院中的佛塔是做什么用的?佛塔,梵文称窣堵坡,也称浮图,起源于古印度,意为高显处、功德聚,用于安置佛像、舍利、佛经及菩萨像等。
2025-08-07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
2025-08-07
早殿晚殿,早念观音晚弥陀,这一切的仪规、念诵,都是为摄心而设。这是一点。第二点呢,《禅门日诵》兴起的时间不是很长,大概从明朝开始,才有固定的念诵。在此以前,禅宗的寺院不是天天上殿。它是逢五就上殿,逢三就说法。
2025-08-07
人心如同容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总会积累一些垃圾。那些过往的怨气、放不下的执念、忘不了的伤痛,如同发酵的垃圾,散发着阵阵臭味,腐蚀着自己的灵魂。大脑如同硬盘,负面记忆就像碎片文件,只有进行定期清理,才能使得幸福程序得以正常运行。
2025-08-06
我们佛教的法师在主法时,唱的《杨枝净水赞》,这个词懂的人一念,就会安住在修法的境界。这样法会坛场就会很圆满。得小乘三昧的人,他来看这个,就知道里面讲的是内行话,只要一点,马上就会入到那种状态。因为小乘的禅定,就如水。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