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诞日,一般寺院在阿弥陀佛诞日的前后七天,往往举行“弥陀佛七”法会,一方面庆祝阿弥陀佛的诞辰,另一方面更期望在七天之内能够精进勇猛,达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以达到克期取证的效果。
2025-09-28
「常随佛学」这个大愿,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 常随佛学,要学习佛的什么?佛的慈悲、佛的忍耐力量、佛无我的精神、佛不会计较怨仇、佛宽宏大量、佛很有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此外,我们身边的师长、朋友、善知识很多,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2025-09-28
问题: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放」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2025-09-26
六,什么是三藏十二部?三藏指的是佛经中的经藏、律藏、论藏。十二部是把佛经的内容分为十二大类:1、长行;2、重颂;3、孤起;4、譬喻;5、因缘;6、无问自说;7、本生;8、本事;9、未曾有;10、方广;11、论议;12、授记。
2025-09-26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2025-09-26
问题: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25
问题: 有的信徒平时到寺庙做义工、发心做事,一向都是法喜充满。
2025-09-25
一,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意思。佛也是人,不是神,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但我们平日经常所说的佛,一般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二,什么是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是帮助众生开启自性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2025-09-25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就是十八界。由于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认识来了别境界,如眼根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也是一样。每一根的根、境、识,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作用。“界”的意思是各成界限。
2025-09-25
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产生了六识。
2025-09-24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2025-09-23
菩萨有一种“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佛教都视为是“逆行菩萨”。不要认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压迫你的人是冤家。
2025-09-23
作者:刘希彦一说到秋季养生,大家就会想到秋燥。先说为什么会秋燥?秋天的气机是收敛下行的,那温度降下来没有?初秋的炎热是不输夏天的,有秋老虎之说,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温度不降,但湿度已经降下来了,这就形成了又热又干燥的气候特征,此所谓秋燥。
2025-09-22
问题: 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 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22
六根接触到的六种外境,又叫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是污染的意思,是说这六种外境能污染人们清净的心灵。
2025-09-22
要诠释的话,我们每个众生心的内在光明,清净,无生无灭性就是佛。从凡夫到成佛,离开皈依三宝,持戒,修定,开慧觉悟外,都不可成。从理上讲,我们只要诚心说:愿我早日成佛,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碍光明身。
2025-09-22
大多数人都是在平稳、平静、安定的环境中成长,不容易养成坚强的意志力;相反,在不断遇到的种种逆境、挫折挑战中成长的人,较能够经得起风浪。我就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人。
2025-09-22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是能够生长的意思。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2025-09-19
佛,是以恭敬的心来表实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感恩,以忏悔心忏悔业障,承认自己在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礼佛的意义,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025-09-19
拘留孙佛,佛名号,一般指惧留孙,原始七佛之一,又作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拘留孙佛意译为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意,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位,贤劫千佛中的第一位,寿命十四小劫(1675万年)。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