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佛?“佛”这个字,是梵文音译,是“智慧、觉悟”意思。佛也是人,不是神,觉行圆满就是佛,愚痴迷惑就是凡夫。但我们平日经常所说的佛,一般就是指释迦牟尼佛。二,什么是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是帮助众生开启自性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2025-09-25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就是十八界。由于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认识来了别境界,如眼根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也是一样。每一根的根、境、识,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作用。“界”的意思是各成界限。
2025-09-25
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产生了六识。
2025-09-24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2025-09-23
菩萨有一种“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佛教都视为是“逆行菩萨”。不要认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压迫你的人是冤家。
2025-09-23
作者:刘希彦一说到秋季养生,大家就会想到秋燥。先说为什么会秋燥?秋天的气机是收敛下行的,那温度降下来没有?初秋的炎热是不输夏天的,有秋老虎之说,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温度不降,但湿度已经降下来了,这就形成了又热又干燥的气候特征,此所谓秋燥。
2025-09-22
问题: 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 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22
六根接触到的六种外境,又叫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是污染的意思,是说这六种外境能污染人们清净的心灵。
2025-09-22
要诠释的话,我们每个众生心的内在光明,清净,无生无灭性就是佛。从凡夫到成佛,离开皈依三宝,持戒,修定,开慧觉悟外,都不可成。从理上讲,我们只要诚心说:愿我早日成佛,具足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碍光明身。
2025-09-22
大多数人都是在平稳、平静、安定的环境中成长,不容易养成坚强的意志力;相反,在不断遇到的种种逆境、挫折挑战中成长的人,较能够经得起风浪。我就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人。
2025-09-22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是能够生长的意思。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2025-09-19
佛,是以恭敬的心来表实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和感恩,以忏悔心忏悔业障,承认自己在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礼佛的意义,是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025-09-19
拘留孙佛,佛名号,一般指惧留孙,原始七佛之一,又作鸠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鸠餐陀等;拘留孙佛意译为所应断已断、减累、成就美妙等意,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位,贤劫千佛中的第一位,寿命十四小劫(1675万年)。
2025-09-19
成功是多元化的、多层面的,不要斤斤计较于某一个特定的事件、某一种特定的情况,才是成功。即使地位、事业都失败,千万不要把人格也丢掉了。纵然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只要人格成长就是成功。
2025-09-19
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在早期佛教的经典中,译作「觉」、「智」、「知」、「道」。可见,「菩提」的概念,也可以用单个汉字来指称断除一切烦恼,而成就的涅槃智慧。
2025-09-18
目前在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正是这样才让我们眼花缭乱,搞不清楚哪个才是真正的佛教。
2025-09-18
据《礼记·曲礼》所载,在商代的王室中已设“六工”,开始有“木工”一词。即“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木工是兼工雕刻的。
2025-09-18
跌倒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问我自我感觉成功了没?我说我从来没有成功过,做什么事都是失败,但每次失败的过程都是应该的,就像小孩子生下来不会走路,经过一次次的跌倒才学会走路。
2025-09-18
三学是指学佛者所修持的戒学、定学、慧学,它包括了佛教的全部内容。 戒学,即为出家四众和居士制定的所有戒律仪规。 定学,即修定,是指通过精神集中、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
2025-09-17
“随喜您的发心,功德无量!” “您孩子真懂事,您真有福报!” “累劫善根、福德、因缘的积累,才能在今生值遇佛法,要珍惜!”可见功德和福德都是值得希求的。但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却往往分辨不太清楚。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