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不景气之时,应该更能体会到佛经所讲的“少欲知足”、“知足常乐”;若不知足,就会不快乐、忧愁、害怕。知足不是什么都不要,能要的、该要的都还是要,能够创造的还是要去创造。因为物质的财富如果运用得当,的确可以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及文明。
2025-10-17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愈挫愈勇,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如果偶尔受到攻击或刺激就无法忍受,而退缩躲藏,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
2025-10-16
问题: 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 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30
「常随佛学」这个大愿,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 常随佛学,要学习佛的什么?佛的慈悲、佛的忍耐力量、佛无我的精神、佛不会计较怨仇、佛宽宏大量、佛很有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此外,我们身边的师长、朋友、善知识很多,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2025-09-28
问题: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放」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2025-09-26
问题: 有的信徒平时到寺庙做义工、发心做事,一向都是法喜充满。
2025-09-25
菩萨有一种“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佛教都视为是“逆行菩萨”。不要认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压迫你的人是冤家。
2025-09-23
作者:刘希彦一说到秋季养生,大家就会想到秋燥。先说为什么会秋燥?秋天的气机是收敛下行的,那温度降下来没有?初秋的炎热是不输夏天的,有秋老虎之说,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温度不降,但湿度已经降下来了,这就形成了又热又干燥的气候特征,此所谓秋燥。
2025-09-22
大多数人都是在平稳、平静、安定的环境中成长,不容易养成坚强的意志力;相反,在不断遇到的种种逆境、挫折挑战中成长的人,较能够经得起风浪。我就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人。
2025-09-22
成功是多元化的、多层面的,不要斤斤计较于某一个特定的事件、某一种特定的情况,才是成功。即使地位、事业都失败,千万不要把人格也丢掉了。纵然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只要人格成长就是成功。
2025-09-19
跌倒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问我自我感觉成功了没?我说我从来没有成功过,做什么事都是失败,但每次失败的过程都是应该的,就像小孩子生下来不会走路,经过一次次的跌倒才学会走路。
2025-09-18
逆向思考艺术家蒋勋先生说过:“对于世界的丑恶,不必把它看得那么悲观,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2025-09-17
一般人是被物欲牵累而辛苦,知识分子则常因坚持某种想法或意识形态而辛苦一辈子。 有人认为他们的理念、想法和判断是绝对正确的。
2025-09-16
有人以财产为靠山,有人以权势为靠山,有人以名人为靠山,有人以某种观念、理想、信仰或力量作为最大的救济或最后的归宿,其实这些都无法让人获得解脱。 只要有所期待、寄望或依赖,就会被那些期待、寄望与依赖所捆绑,而不得解脱。
2025-09-15
有的人贪习重,有的人嗔习重,有的人则是疑习重或慢心重。因为他就是那样的性格,所以自然而然就会有那样的习气。 虽然,习性不容易马上改掉,但还是要练习着改。习性重的人,烦恼也会相对重。
2025-09-12
人都有烦恼,当成为习惯后,烦恼的感觉就渐渐不存在了,徒留下烦恼的现象,这就是习气。 例如视钱如命的人,对钱的饥渴感觉就是烦恼。如果他经常如此,别人也都知道他贪财,而他心里也没有因此起烦恼,这时就已经是贪的习气,而不是贪的烦恼。
2025-09-11
改变习气要从哪里着手呢? 要从生活的小枝小节上开始消解。所以我常提醒弟子们说,吃饭要有吃饭的威仪,走路要有走路的威仪,不论行住坐卧都要有威仪。
2025-09-10
有的人穷到一无所有,还是过得很快乐。反正什么都没有,要也要不到,就干脆什么都不想了。 但是很多人一直不满足现况,不断争取他想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因此就产生了矛盾、冲突。 在这种情形下,想要活得快乐,是相当不容易的事。
2025-09-09
许多人把快乐建筑在物质的享受,或官能的刺激上,其实最大的快乐应该来自生命的平安、喜悦与满足。 满足不是官能的满足,而是心理上不觉得空虚、忧虑,或不觉得无所依靠。许多人因为不知道生命应该依靠什么,所以拚命找刺激,为了找刺激而无度地消耗。
2025-09-08
许多人认为享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所有的动物也都会吃、喝、玩、乐,那人不就跟动物一样了吗?那不叫作享受“人生”,而是享受“动物的生命”,糟蹋人生。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