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苦行的僧人,他什么都不要,心中什么东西都可以放下,就是非常心爱吃饭用的钵,无法放下这个钵。有位道友知道他如果放不下对钵的执著,再怎么苦行用功,仍旧不得解脱,所以就去帮他的忙。
2025-11-07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上对方一辈子?碰钉子是很正常的,下次注意就好。已经碰到钉子,还要再生气地敲它一下,结果,将是你自己倒霉,而不是钉子倒霉。多半的人在碰钉受伤后,总是希望把钉子拔掉,用槌子砸扁、砸断它。
2025-11-06
有人疑惑说,出家如果连父母都要放下,那是否就是不要父母了呢?难道父母没有饭吃时,也放下不管吗?当父母完全都没有人照顾时,我们出家人还是要照顾的;包括出家前的家眷们,如果无人照顾、生活无依无靠,乃至于濒临生死存亡边缘时,都会帮忙。
2025-10-31
我们常劝人要放下、舍得,但是舍还是要看舍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无理的舍,没有原因、没有目的的舍,那是一种愚痴。我们所讲的舍,是当舍则舍,该舍则舍,能舍就舍,这才是真正的舍。金钱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东西金钱买不到。
2025-10-30
为了成全家庭、社会的和谐幸福,有时必须放下对个人权利、意见的执著,才能够包容。认同别人,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得到。
2025-10-29
一般人都认为,得到的愈多,自己的安全感就愈大。其实,从禅法的立场来看,有所得未必是实质的保障,有所失未必不是好事。应该得的才可得,不应该得的不能得,得了反而累赘;应该失去的必须失,不失则会很麻烦。
2025-10-28
从轮回的眼光看,我们和父母、孩子属于不同的生命个体,只是因为业缘才走到一起。其中有善缘,也有恶缘。 如果是善缘,就会相互增上,给彼此带来利益和快乐,应该心怀感恩和珍惜,继续营造善缘。
2025-10-22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 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世间的孝分为三种。第一养父母之身: 《劝发菩提心》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2025-10-21
经济不景气之时,应该更能体会到佛经所讲的“少欲知足”、“知足常乐”;若不知足,就会不快乐、忧愁、害怕。知足不是什么都不要,能要的、该要的都还是要,能够创造的还是要去创造。因为物质的财富如果运用得当,的确可以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及文明。
2025-10-17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愈挫愈勇,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 如果偶尔受到攻击或刺激就无法忍受,而退缩躲藏,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可能了。
2025-10-16
问题: 普贤菩萨的第三个行愿是「广修供养」。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实践「广修供养」?星云大师: 广修供养,就是结缘的实践。我们对待每个人,不一定要用金钱、衣物、食物,甚至用珍珠、宝贝来供养对方,而是心香一瓣。
2025-09-30
「常随佛学」这个大愿,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 常随佛学,要学习佛的什么?佛的慈悲、佛的忍耐力量、佛无我的精神、佛不会计较怨仇、佛宽宏大量、佛很有智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此外,我们身边的师长、朋友、善知识很多,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2025-09-28
问题: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放」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方法。
2025-09-26
问题: 有的信徒平时到寺庙做义工、发心做事,一向都是法喜充满。
2025-09-25
菩萨有一种“逆行”的法门,凡是打击你、压迫你、刺激你、欺负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来的人,佛教都视为是“逆行菩萨”。不要认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压迫你的人是冤家。
2025-09-23
作者:刘希彦一说到秋季养生,大家就会想到秋燥。先说为什么会秋燥?秋天的气机是收敛下行的,那温度降下来没有?初秋的炎热是不输夏天的,有秋老虎之说,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温度不降,但湿度已经降下来了,这就形成了又热又干燥的气候特征,此所谓秋燥。
2025-09-22
大多数人都是在平稳、平静、安定的环境中成长,不容易养成坚强的意志力;相反,在不断遇到的种种逆境、挫折挑战中成长的人,较能够经得起风浪。我就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人。
2025-09-22
成功是多元化的、多层面的,不要斤斤计较于某一个特定的事件、某一种特定的情况,才是成功。即使地位、事业都失败,千万不要把人格也丢掉了。纵然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成功,只要人格成长就是成功。
2025-09-19
跌倒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问我自我感觉成功了没?我说我从来没有成功过,做什么事都是失败,但每次失败的过程都是应该的,就像小孩子生下来不会走路,经过一次次的跌倒才学会走路。
2025-09-18
逆向思考艺术家蒋勋先生说过:“对于世界的丑恶,不必把它看得那么悲观,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202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