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释尊成功人间佛教之人格修养。释尊成功此人间佛教,一方面是由其环境时代因缘之所促成,而另一方面实由于释尊个已之道德修养与智慧修养,始能成此穷未来劫不可磨灭之功德事业。道德与智慧之修养,终达其圆满者,首在其能毅然决然放下权势乐欲,辞别慈父爱妾,而独身出家者也。法舫说:“释尊道德修养,即其所修行之大慈悲心也。不以苦故,而退菩提心。不以苦故,而舍一切众生。为度一切众生故而能牺牲个已之无量安乐而行苦行,不为已乐而行苦行,大慈充满众生心量,平等舍受,无有差别,怨亲平等,无有彼我,是故释尊为世界之慈父,为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也。菩提修养,即其所修行之大菩提心也。不以无明故,而障其菩提,菩提之圆明证澈法界实相得一切智。夫由大悲菩提庄严释尊之无上人格,而教化此世界之人类建立人间佛教。数千年来,为几百千万亿人之崇拜景仰,故释尊虽生印度,实为世界历史上之一伟大圣者。”[ 《法舫文集》四卷53页《人间佛教史观》]
3、人间佛教之三种信仰基础。释尊实施其人间佛教教育,其最初方式,“首皆宣说三自皈依: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能令常夜安乐获大善利。所谓建立人间之三种信仰者,即此三自皈依也。如是三种皈依为佛教在此人间施行教化之最初基础,亦即人间佛教建立之第一工作耳。”“一信佛陀为真觉者,自皈依佛。佛为大觉之士,救世之主,亦为自心之觉灵,故皈依佛,即为皈依各人之觉心,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故也。二信达摩为真理,自皈依法。法为佛陀之亲证,世尊之金言,解脱痛苦烦恼之法也,亦即自心之觉照,故皈依法者,即为皈依各人之道心,一切众生皆具平等真理故也。三信僧伽,自皈依僧。僧为梵行者,僧乃和合之众,救生之士,修行之人也,亦即自心理事之相应,故皈依僧,即为皈依各人之心身理事和合,一切众生本性清净原和合也。夫释尊未出世未说法之前,印度民间之信仰为一神为多神,属于身外之趋求,不重自身本具之人格,今佛陀唱三自皈依,乃表示人类内向之反省,一切不依身外之对象,故此种运动,予婆罗门教之一大打击,而佛陀之新信仰,由此建立矣,斯亦可谓释尊对印度人民之信仰革命也。”[ 《法舫文集》四卷55页《人间佛教史观》]释尊以三种自归依法,作信仰革命,此种新信仰,即为人间佛教基本建立,令诸人民各获其自信之力。
(4)人间佛教之五种行为标准。法舫认为“夫人类大部分之信仰,既有归宿,则其思想易于改变,惟行为习惯,于其日常生活之中,习染既深,转移匪易,故非有一种标准,不易作确切之改造也。尝观释尊一生之运动,其精力多集中于人间之行为改造,在各种经律之中,几每一经一律,皆为此种说法也,今特于人间普遍的建立五种标准,依《优婆戒经》分别其义。”[ 《法舫文集》四卷56页《人间佛教史观》]法舫法师依《优婆戒经》阐述了五种行为标准:一是不残杀一切生命,二是不非理取一切财务,三是不非礼荒淫,四是言行相符,五是不作一切破戒作恶因缘如饮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