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即是人间佛教。在法舫看来,“大乘佛教以入世救世为其根本精神,以先度众生后成菩提为其宏大誓愿,故与人间佛教上所建设之小乘佛教不可同日语也。盖小乘佛教乃依人间而出人间者,大乘佛教则在人间而觉悟人间者。故从大乘佛教之救世精神上观之,则人间佛教即大乘佛教之实现,大乘佛教乃人间佛教之法幢,虽大乘佛教不止教化人间,而其教化一切众生之安立基础,仍不外人间世也。故祖师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复次,诸佛之人间成佛与菩萨之人间教化,皆为实现其大乘救世精神于人间世也。故经有佛制不许菩萨深入禅定,生长寿天及二乘地之教诫,专令一向不舍众生直至成佛。故知谈大乘佛教者,不可超越人间佛教,应知大乘佛教,即是人间佛教,实行人间佛教,亦即是实行大乘佛教也。”[ 《法舫文集》四卷70页《人间佛教史观》]
(四)近世之人间佛教
何谓近世之人间佛教。“自佛教入西藏而遍于亚洲,可曰近世之人间佛教。”[ 《法舫文集》四卷79页《人间佛教史观》]在法舫看来,“世界所传之佛教,由印度而锡兰而西藏等,有三时期:第一期小乘佛教,为人间佛教之基础。第二期大乘佛教,曰空曰有,均为人间佛教之智的发展。第三期大乘佛教,重于回智向世,开智利生,摄受方便,密法斯尚,咸为人间佛教之悲的发展。”[ 《法舫文集》四卷74页《人间佛教史观》]
近世之人间佛教是大乘佛教重于回智向世,其特点是菩萨以大悲心从“四摄事而推行六度事,十波罗蜜事,严净佛土事,饶益众生事,求一切智智事,究竟圆满无上菩提事,皆人间佛教事也。”[ 《法舫文集》四卷76页《人间佛教史观》]
(五)现代之人间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