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家第一,出家第二
法舫法师站在“人间佛教” 普及佛教的角度说:“依一向传统佛教观念说出家第一,这是依佛教律义的地位说的。我现在说在家第一,出家第二,不是就佛教戒律中的地位。当然是出家为上。这里,我所说的是:今后我们为了普及佛教,应该注意大众的发展,我们发展广大的,无量数的在家信徒。换言之,是要设法以增多在家信众的数量,不应注重增加出家的数量,应该提高出家人的质量。我们必须把佛教在世间上发生作用,使其成为人类生活的准绳。使人人知道应学佛,所以要人人都信佛,但不要人人都出家做和尚。若就新佛教来说,必须在家信徒多,才能兴办佛教利人事业,才能供养出家人,使其安心修学,专心宣教。向来人们以逃世、出世、成佛、作祖的观念而学佛,故所以大家一讲佛,但联想到入寺庙,出家、作和尚、成圣人、作祖师。决不想念学佛法是自身改造行为心理学的方便,更不想到学佛是人人生活的需要。故不重视在家众的推广,这是极大的错误。今后应以推广在家信众为第一,出家为第二,然后才能佛化社会佛化世界。”[ 《法舫文集》卷296页《改革佛教的几个基本观念》] 佛法敬重三宝,僧宝是其中一宝,但是在法舫法师等大德们看来,虽名为僧但实难称宝的并不乏人,所以,法舫法师说“应该提高出家人的质量”。何况就大乘菩萨行来说,由于戒律限制,很多菩萨道菩萨行的做法并不适合出家僧人来做,而在家人却比较方便做,所以大乘佛经中有文殊等菩萨行于迦叶等声闻大众之前的说法,更何况在家人的文化水平和佛法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倒逼出家人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提高出家人质量的关键,还是在于在家人佛法的普及和佛学素质的提高,这样各色假和尚和附佛法外道将无所遁形,也会使得佛教僧人素质随着大众素质提高而水涨船高。如《华严经》说:“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大正藏》第10册,第846页上。]。所以佛法应以众生为本,以大众为本,以教化利益在家人为先。法舫法师所说的“今后应以推广在家信众为第一,出家为第二,然后才能佛化社会佛化世界。”以广被众生为本,这正体现了法舫法师对大乘佛法人间佛教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