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人物聚焦 > 正文

梁建楼:法舫的人间佛教观

(三)为人第一,为己第二

学佛的人,知道佛教无论大小乘的教理,目的都是“利益众生”。众生就是社会大众。利益众生,就是“为人”。所以佛教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人,才合佛理,才合佛教的根本宗旨。佛教徒失去“为人” 的心愿与精神,即非佛教徒了!所以在家出家信徒,应该以利人为重,不应专为自己利乐而努力。修行的人常念回向偈,无一回向偈不是表示利人的意思,可是我们希望实行起来,不是空言,故希望能实际作利人事业,不专是念好听的回向偈。佛陀成正觉之后,在鹿野苑,最初度五比丘之后,他告诉五比丘说:“你们去吧!每人各走一个地方,去做利人的事业。”法舫告诉我们要“记住佛陀刚刚成佛道就这样说法,可见佛教自始即是为人的。我们应该为人,而且中国向称为大乘佛教,大乘是以利人济世为第一的。大乘菩萨道只是利他为先,所以当然是为人第一。大乘佛法以度尽众生为愿,如华严经说:“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大正藏》第10册,第846页中]一切为了众生,众生无尽愿无尽,这才是大乘菩萨道。法舫说:“若是为己为先,那么无量众生也就变成了只有自己,无尽也就成为了有限,那就不是大乘菩萨道而是自利的解脱道了。可是现在中国佛教在表面是大乘,而实际上则全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因大乘特别要利益众生,我们不仅有大乘名称,更要有大乘的精神。故今后中国的新佛教要为人第一,为己第二。否则佛法将不会存在于世间了。”[ 《法舫文集》卷三294页《改革佛教的几个基本观念》]法舫对“为人第一,为己第二”的诠释,充分说明“为人第一,为己第二”是大乘佛教的精髓,也是“人间佛教”的精髓。星云大师在《怎样做个佛光人》说:“佛光人是事业第一,自己第二。”[ 《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99页《 弘法利生》]这与法舫法师“为人第一,为己第二”的理念是一致的,而且星云大师身体力行,创办了多项““为人第一”的弘法利生事业,受到世人的交口称赞。

(四)认识第一,信仰第二

关于“认识第一,信仰第二”这样说法,或者会引发疑问:佛教应该以信仰为先,何以说认识第一,信仰反为第二呢?《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然而《大智度论》里所说的信并不是指迷信。走偏了的迷信不能算是真信仰,要知道,迷信强大的时候甚至会破坏和瓦解真信仰,迷信会使人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恶为善,以善为恶。种种颠倒,生于迷信。所以法舫法师强烈倡导“认识第一”,他说:“殊不知道宗教信仰是要靠正确的理智认识而建立的。否则,那种宗教只是迷信的代表,是人民的鸦片烟!在世界各宗教中,至少佛教是依理智建立的。吾人信佛,不能盲信,更不能迷信!所以讲认识第一,尤其是必须自己将佛教教义研究清楚,明白佛法真理,然后才能有正确的信心,佛是为了说明人生真理,为了解救人生痛苦,才说各种不同方式的佛理和教法的。佛教是人生的,不是人死的,是为生人而设施的,不是为死人而设施的,是理智不是迷信。深切了解佛理,才知道佛教是人人需要的,才能明白佛教在今日社会中的地位,佛教在今日人世间中的珍贵。然后才有勇气去实践佛教的理论,去发挥佛教的教义。但是有好多佛教徒不明白他所信仰奉行的为何如此,这种人是很可怜的!”他还说:“又有许多佛教国家的信众,尚是糊里糊涂的信佛,若问他为什么信佛?他说:‘我的父亲信佛。’再问你父亲为什么信佛?他说:‘我的祖父信佛。’到底说不出信仰的理由,这就是盲信。这样信仰有何用处?中国古时的贤者说:人生道理,知易行难。后孙中山先生提倡“知难行易” 之说,革命遂得成功。他说一切事理,总要知道清楚,才能彻底去推行。佛教亦如是,你若不明白,虽信而不能坚定,或且是迷信。你若明白佛理之后,要不信仰亦不可能,信了之后,又有身体力行的热力和勇气。今后改革佛教,必须从此根本上改造,先使人认识,不必强他信仰,信不信,留给人民自由选择。”[ 《法舫文集》卷三295页《改革佛教的几个基本观念》]法舫这段讲说,说明解决认识问题,不但契合近现代以来的宗教信仰自由精神,也是胸怀极为博大和极为智慧的大乘精神,也是实行人间佛教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