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
“一念”指心念活动的最短时间;“三千”表示世间与出世间之总现象。天台宗认为:“凡起一念,必属一界”,一念心起,必然属于十法界中的某一个法界。起了嗔恚的一念,就是地狱道的因;起了贪婪的一念,就是饿鬼道之因;起了愚痴的一念,就是畜生道之因。起了我慢贡高的一念,就是阿修罗道之因;起了十善五戒的一念,就是人道之因;起了上品十善业的一念,就是天道之因。在六凡法界之外,还有永绝生死流转的四圣法界。起了与“四圣谛”相应的一念,就是阿罗汉界的因;起了与“十二因缘”相应的一念,就是辟支佛法界的因;起了与六度四摄、自觉觉他相应的一念,就是菩萨法界的因;起了与慈、悲、喜、舍相应的一念,就是佛法界的因。起一念就是一个受生之因,超越世间的四圣法界也从这一念相应而起,可见这一念,就是提升与堕落、成魔与成佛、此岸与彼岸、轮回与涅槃的转关!佛教修行用功的关键点,就是要牢牢抓好这一念。“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吹毛用了急须磨”!
三谛圆融
三谛是空谛、假谛、中谛。《中论•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切事物都由因缘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一切现象都是暂时的、瞬间的,刹那即灭,空无自性,这是“空谛”、“真谛”;一切事物虽无永恒不变的实体,却毕竟有如幻如化、千奇百状的相貌,这是“假谛”、“俗谛”;诸法既有空性的一面,又有假有的一面,非空非假,这就是中谛。“中谛者统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假谛者立一切法。”天台宗认为,空的本性与假的缘起不是两个方面,说“空”时当下就是“假”,说“假”时当下就是空,因此空假两者完全统一在中谛之中,性空不妨碍缘起,缘起不妨碍性空。空谛、假谛、中谛,就像“水”、“波”和“湿性”,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圆融相即而不可分离。也好像同镜子的光明质性、镜子中的影像、镜子的本身。镜子的光明质性是空,镜中的影像是假,镜子的本身即是中。镜子的本身(中)是光明性(空)和影相(假)的统一。体证三谛圆融的思想,既可以由假入空,上求菩提,无住生心;也可以由空现假,下化众生,广行善事。
四、华严宗:圆融无碍,相互成就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华严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学统传承为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华严宗推戴杜顺为初祖,而实际创始人为法藏。法藏详尽发挥智俨的思想,正式创立了华严宗。华严宗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门,来阐明法界缘起理论。四法界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是形形色色的现象世界(“杂”),理法界是清净的本体世界(“纯”),这两种世界互相包容而无妨碍(纯杂无碍),叫做“理事无碍法界”。各种事物之间也都互相包容而无妨碍,叫做“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是从各种角度阐发事物之间的圆融关系;六相说从总别、同异、成坏三方面看待一切事物,认识到每一事物都处于总别相即、同异相即、成坏相即的圆融状态。
华严宗的祖庭是西安至相寺、华严寺。华严宗的思想精髓是圆融无碍、相互成就。
圆融无碍
在中国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华严宗最强调圆融。所谓“圆融”,是指一切事物只有处在特定的关系中才能产生,只有联系其他事物才有意义。澄观说:“融通万法,令无障碍。”华严宗认为宇宙万法、相即相入,如因陀罗网,每个人和事物都是网上的一颗珍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摄互映,重重无尽。一切缘起的事物,不管空间上的广狭,还是时间上的长短,都圆融无碍。华严宗讲圆融的目的,在于确立万法间协调、和谐的关系,从而消除一切对立、隔阂。由此出发,烦恼与解脱、佛与众生、彼岸与此岸、短暂与永恒,也是彼此融通相通的,不存在不可超越的鸿沟,给追求觉悟的人们以极大的信心与希望,并提供了具体的修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