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净土宗:净化人心,和谐社会
净土宗因专修念佛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净土宗历代祖师并无前后传承法统,均为后人据其弘扬净土的贡献推戴而来。弥陀净土信仰始于东晋慧远。他在庐山东林寺建莲社(亦称白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达123人,于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此后,有昙鸾于北方专修净业,为建立净土宗奠定了基础。昙鸾以后有道绰,曾讲《观无量寿经》,每日只诵阿弥陀佛。善导先往玄中寺听道绰讲净土要旨,后到长安弘扬净土教义,继承道绰的传统,著有《观经疏》,正式创立了净土宗。由于净土宗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到,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明代以后更是十分盛行,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盛况。
净土宗祖庭是西安悟真寺、香积寺。净土宗的思想精髓是净化人心,和谐社会。
净化人心
净土宗修持方法较为简单,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业为内因,以弥陀的愿力为外缘,内外相应,往生极乐净土。持名念佛方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只要一心专念弥陀一佛名号,就能往生净土。东晋慧远大师弘扬弥陀净土,唐代禅宗发挥自性净土。慧能说:“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大珠慧海禅师说:“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其心若不净在,所生处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现代社会众生,生活节奏紧张、竞争压力大,众生烦恼业力厚重,方便易行人人能修的净土法门成为最宜普及修习的法门。《观无量寿佛经》中赞叹念佛人:“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念佛能净化心灵,提升品格,使业消智朗,增福增慧。净土由诸佛菩萨修行的愿力及众生的业力感召所成,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改进自己的行为,把娑婆世界创造成清净佛国一样的和谐美妙的人间净土。
和谐社会
“十方世界皆有净土”,东方有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严世界。这些净土世界物产丰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七宝池,八功德水,绿树成行,鸟语花香。果由心造,境由业感,创造清净庄严的美好的人间净土,必须从人类心灵这个根本上着手。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不可为了金山银山为了满足私欲,而去损害污染了绿水青山。太虚大师《建设人间净土论》说:“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个人一片清静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而久之,此浊恶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净土就是良好的社会,是人心清静的善果;浊土就是丑恶的社会,是人心不正的恶果。
七、律宗:防非止恶,众善奉行
佛教的律宗,就是由于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佛陀在世时,为约束僧众,制订了各种戒律。佛陀入灭时,弟子问他要跟随何人继续学习,佛陀说:“以戒为师。”律宗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祇律》、《五分律》等为基本经典。其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律宗的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道宣专研律学,著有关于《四分律》的五种著作,称为五大部。他在终南山创设戒坛,制订佛教受戒仪式,从而正式创立了律宗。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