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景观墙依口袋公园格局,自然分为左右两卷,恰似佛法之“不二法门”,融通无碍。

此卷长逾十六米,如缓缓展开的时光卷轴:
其内容溯源自达摩祖师西来传法,开启中华禅宗千年法脉;
画卷浓墨重彩处,定格于抗战烽火中五位僧人以血肉之躯护家国,铸就“海门丹心”的精神丰碑;
画卷终章,描绘华峰寺历经廿载重建,古刹殿宇巍峨、法脉重兴,成为佛教中国化实践与红色精神传承的鲜活典范。


描绘古印度达摩航海到达广州上岸传法的场景,中国禅宗由此开启。


展示达摩在少林寺山洞面壁修行的情景,面壁九年后留下一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呈现惠能提交“菩提本无树”偈语获得五祖弘忍衣钵成为六祖的经典时刻。


刻画六祖慧能在光孝寺法会上解释“风吹幡动”现象的禅机场景。


描述禅宗世系,达摩为始祖(一花),衍生临济、曹洞、法眼、沩仰、云门五派(五叶)。


展现清康熙年间南樵和尚在华峰山下树上结庐修行,开创海门禅院的场景。


描绘抗日战争时期海门禅院五位僧人为掩护抗日游击队牺牲的英勇事迹。


展示二十一世纪华峰寺重建后香火鼎盛的佛教中国化景象。


红埃飞不到,石气青万古。
山径曲通幽,渐入清净土。
薄暮僧归来,时闻隔烟语。

这里有“断尘石僧归”的清净归途,一石隔断红尘扰攘。

石台凌天风,飘然振衣上。
南樵数峰晚,一碧入俛仰。
招手引归云,尘襟豁高爽。

这里有“整衣台晚眺”的庄严肃穆,整肃身心方入梵境。

白龙怒擘峡,势作蜿蜒飞。
喧豗挟风雨,阴崖昼霏霏。
纵观诧奇绝,冲云登翠微。

这里有“观瀑台雨霁”的涤尘荡垢,飞瀑如练洗心尘。

一叶一如来,闲轩证禅意。
凉云浸天绿,梵宇敞幽邃。
冷暖笑人情,纷纭自多事。

这里有“一叶轩乘凉”的万籁和鸣,坐听钟声、树涛、溪涧,恍若扁舟一叶,悟“一叶一如来”之境。

非丝复非竹,节奏天然成。
初疑水乐奏,又讶云璈鸣。
钟期去千载,空山余此声。

这里有“听琴石流泉”的天籁清音,石如琴,泉作弦,此中妙韵,非耳听,乃心闻。

花光红照人,栖霞满春洞。
蝴蝶何翩翩,丽过桐花凤。
沈沈香海中,误入罗浮梦。

这里有“蝴蝶洞探花”的闲情逸致,漫步花径,蝶影翩跹,恰似心随花舞,忘却凡尘琐屑。

禅心了无物,那辨空与色。
澄然相印处,明月一池白。
妙香有时闻,疑在水精域。

这里有“阿耨池月印”的澄明空寂,波平如镜,皓魄沉璧,尘心尽涤,照见本来面目。

一鹤守岩扉,老衲巢云宿。
石床衣不温,雨气寒满屋。
圆梦忽惊回,疏钟出丛木。

这里有“卧云洞枕石”的闲适无碍,倚云而憩,拥石入眠,万虑俱消,浑然物我两忘。

孤亭拥香雪,千树梅花开。
野鹤翩相迎,约我登山来。
拈花为微笑,诗怀春暗催。

这里有“梅花亭赏雪”的冰清玉洁,琼枝缀玉,暗香浮动,恰如法身清净,不染一尘。

山静似太古,卓锡来谈经。
昙花落如雨,天风散余馨。
笑指青莲钵,乖龙时出听。

这里有“太古居谈经”的法音宣流,古卷微黄,法雨霖霔,闻者心开意解,如饮醍醐。


文化景观墙本身亦具禅风。素雅的白色大理石基底,配以古铜色的线刻线条,简洁空灵,不着浮华。画面以传统线刻技艺呈现,上下回纹宝相花边,寓意吉祥圆满,线条或刚劲有力,或婉转流畅,于简处见繁,于空处生意,更添一份古朴雅致。文化景观墙与口袋公园内的土地庙、“华峰甘露”等景观和谐呼应、相映成趣,共同构筑起一扇向世人展示禅宗法脉、海门丹心、华峰禅意的新窗口。

一墙阅千年,禅意映古今。广州市华峰寺菩提广场文化墙,静候您来,寻一份心灵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