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士问: 初学佛者看什么书?请教尊敬的法师,初学佛者应先从什么书开始学习?请推荐几本可以吗?宏海法师答: 阿弥陀佛!初学佛者的的确确应该把基础打扎实一些,就是全面的,然后比较立体的、和以有一点点贯通能力的去了解
2025-09-30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的诞日,一般寺院在阿弥陀佛诞日的前后七天,往往举行“弥陀佛七”法会,一方面庆祝阿弥陀佛的诞辰,另一方面更期望在七天之内能够精进勇猛,达到一心不乱地念佛,以达到克期取证的效果。
2025-09-28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2025-09-26
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就是十八界。由于六根对六尘,中间产生认识来了别境界,如眼根为能发,眼识为所发,色尘为助发。眼根如是,余根也是一样。每一根的根、境、识,必须同时具备,才会发生作用。“界”的意思是各成界限。
2025-09-25
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产生了六识。
2025-09-24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
2025-09-23
六根接触到的六种外境,又叫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是污染的意思,是说这六种外境能污染人们清净的心灵。
2025-09-22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是能够生长的意思。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
2025-09-19
菩提,是梵语bodhi的音译。在早期佛教的经典中,译作「觉」、「智」、「知」、「道」。可见,「菩提」的概念,也可以用单个汉字来指称断除一切烦恼,而成就的涅槃智慧。
2025-09-18
三学是指学佛者所修持的戒学、定学、慧学,它包括了佛教的全部内容。 戒学,即为出家四众和居士制定的所有戒律仪规。 定学,即修定,是指通过精神集中、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或功德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
2025-09-17
佛教的化世功能,就是以佛法来净化人间,提升人品,使得众生,既得现世利益,也得后世安乐。如何达成其目的?便是依照佛陀所说的教法去实践、去修行。 佛教基础的修行方法,不出福业、定业、慧业。福业是指布施与持戒,定业是指禅定,慧业是指智慧。
2025-09-16
所谓的贪欲是什么呢?贪欲的对象啊,可以贪欲自己,也可以贪欲他人,也可以贪欲财富,也可以贪欲权力,也可以贪欲名声。总而言之,贪欲的对象是内在的我,和外在的实物等一切皆可,总而言之呢可爱的对象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兴趣,那就叫做贪欲。
2025-09-15
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
2025-09-15
“比丘”这一称谓,是指在寺院出家并已受具足戒的男子。通常说,比丘在出家前先皈依佛教,对佛法有一定的认知后,然后依从师父出家,修学佛法。在年满20岁之后,由寺院出证明去戒场受三坛大戒,然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比丘。
2025-09-11
二谛的“谛”字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世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
2025-09-10
“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就是内心证得诸法空性,无有颠倒、无有挂碍、无有恐怖。经过有序的修行,依师、闻思、戒定,最终就能证得这种智慧。 无我,不是说“没有我”,不等于不存在,而是去除了内心对“我”的执著,把“我”这个妄想破除了。
2025-09-08
涅槃只能被亲身作证的圣人们完全理解。尚未证悟涅槃的人们至少应当知道它的三个特点。涅槃是常,即“不生、不长的非缘生法”,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无条件的存在。[2] 涅槃是乐,即由于此处无诸苦。
2025-09-05
无我,梵语(Anātman),即世界上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个体,所谓的“我”只不过是一个相续不断的五蕴聚集体。佛教根据缘起理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没有独立的、实在的自体,即没有一个常住、独立、自在、主宰的“自我”(灵魂)的存在。
2025-09-05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涅槃。又名泥洹,或云涅槃那,皆音之讹略,或楚夏不同。旧译为灭度,或云寂灭、无为、解脱、安乐、不生不灭等,名虽异其义则同。今单举灭度和寂灭二义释之:灭度,即“灭”除烦恼,“度”脱生死的意思。
2025-09-04
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有余涅槃界与无余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空、无相与无愿。涅槃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不死界。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