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佛学常识

什么是无上两足尊?

什么是无上两足尊?

佛陀尊号。略称两足尊。如‘金光明经’卷一(大正一六·337A):十方诸佛,现在世雄,两足之尊!
2月15日 23:34
皈依三宝之后也应该尊敬其他宗教

皈依三宝之后也应该尊敬其他宗教

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尊重其他宗教的神祗,同时也应该尊敬其他宗教的教徒。但应知道,尊敬不同于皈依,尊敬是礼貌,是出于众生平等的平等心。
2月14日 23:36
皈依后必须吃素吗?

皈依后必须吃素吗?

皈依后不要求必须素食,皈依三宝是宣誓终身信奉三宝,誓愿不再改变信仰。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为慈悲一切有情众生的缘故。
2月13日 23:12
寺院日常行事之朝时课诵

寺院日常行事之朝时课诵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闲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令多少世人羡慕不已。
2月12日 18:27
普贤行愿丨菩萨的“十种威力”

普贤行愿丨菩萨的“十种威力”

这十种威力,是由於修持普贤行愿的菩萨行者,已经具足了第三十三颂的“如幻解脱行”而得的“威力”。
2月09日 22:15
斋天常说的“十二部经”是什么?

斋天常说的“十二部经”是什么?

契经,本来经的解释也就叫契经,那么这个地方又叫契经,也就是总称而已。那这个地方所谓“总”叫契经,“别”的可以叫作长行,就是经文一种类别,就是专门是没有颂的,就是一句话几个字没有定,这种情形叫作长行。
2月08日 23:28
佛菩萨的手印都有什么“暗示”?

佛菩萨的手印都有什么“暗示”?

佛菩萨像的“手势”叫做“手印”。手印,顾名思义,便是手作的“印”。这里的“印”,也称“印相”,是手指动作所结的印契,标志着“法界之性德”。
2月08日 01:06
什么是善知识?

什么是善知识?

正直有德行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云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反之,教导邪道之人,称恶知识。
2月07日 00:33
正月十五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正月十五元宵节与佛教的渊源

元宵节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2月05日 21:51
广结善缘的六种方式

广结善缘的六种方式

佛法有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广结善缘,对于帮助我们积累福报,真的很重要。佛教的所谓结缘,其实就是与他人建立联系、彼此有过交涉的过程。缘也有善恶之分,如果是抱着自利利他的关系,那么所结的就是善缘。相反,就是恶缘。
2月02日 22:26
是“山门”还是“三门”?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门”的说法,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月02日 13:00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

佛教中的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十天。后又将“天龙八部”之紧那罗王,及道教神祇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增入其中,最终形成二十四天。
2月01日 00:46
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佛教的人来说,佛法可谓如汪洋大海,深广无涯,很难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与认识,而只能望洋兴叹。其实,佛教有一个醒目的总纲,通过了解这个总纲,就能让我们对于佛法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并得以按部就班的学习。
1月31日 11:14
不侵常住

不侵常住

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谭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闲失却半年粮。’”
1月30日 11:37
新年到寺院,要注意这“五重”与“五轻”

新年到寺院,要注意这“五重”与“五轻”

行的仪态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走路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轻步慢行不仅是修养,更是庄严。
1月28日 20:20
什么是通教?

什么是通教?

四教之一。即五时八教中,化法四教之第二,以方等及般若二时,所宣说因缘即空,无生四谛为教旨。在‘四教义’卷一、‘法华玄义’卷三下、‘四念处’卷二等书中,对通教之“通”有不同诠译。
1月27日 19:27
何为“圆通”?

何为“圆通”?

一般讲圆,就是指它量无不周,就是能够周圆十方。圆通常——圆真实、通真实、常真实,都是对我们自性妙真如性的一个描述,妙真如性它有圆的特点。
1月19日 15:48
修福和修慧不可偏失

修福和修慧不可偏失

世人往往一味地求福报,觉得多多益善,但有时候福报多了,用不好反而会带来麻烦,古今中外多少人都葬送在财色名利中。那么修行之人,到底该不该追求福报?修行过程中又该如何对待福报呢?
1月18日 17:40
供佛斋天 对“天”知多少?

供佛斋天 对“天”知多少?

帝释天,是属于欲界忉利天的天主,常听闻佛陀说法,是佛教的大护法。因此,广州市大佛寺每年腊月廿四小年还愿日,安排“供佛斋天”的佛事。
1月17日 15:56
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家中的佛像与香炉应怎样整理呢?

家中佛堂的设立,是遵照佛陀的遗教,可在家中礼佛及早晚课诵,以示生活中不忘佛陀的教诲。
1月16日 10:14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佛教故事
更多
各地寺院
更多

精彩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