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人物聚焦 > 正文

梁建楼:法舫的人间佛教观

1、人间佛教关系着世界大同和人间净土的实现。如何实现世界大同?如何实现人间净土?法舫说:“唯由世界主义之人间佛教而世界大同可期,亦唯由世界主义之人间佛教而人间净土可成”。他普劝世人,“凡欲救人类,救世界,救国家,救自己者,作此人间佛教之信徒,方能图成自救救人之目的。再劝吾侪在家出家之一切佛教同志,凡欲发菩提心求证无上正觉而行菩萨道,自度以度人者,今后应努力于此人间佛教之建立,务期全世界佛教化,全人类佛教化,使全世界之人类,立受佛教之恩光与幸福,庶几近救人类于水火,远符释尊之本怀,并报佛恩众生恩于万一也”。[《法舫文集》卷四131页《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 ]

2、大同思想是“天下一家”的基础。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又说:“四海一家”。法舫说“这是中国人的大同世界思想,亦即所谓国际组织”。“是故‘天下一家’的实现,必须要有大同的思想作基础,否则都是欺人之谈。”[《法舫文集》卷三206页《大同思想与大乘佛教》]

3、慈悲与爱民是促进世界大同的大同思想。凡是信仰大乘佛教的人,都劝人发大慈悲心,“因为在佛教的观点上看这人类社会,不论古往今来,不论东西南北,整个人生,时时、处处,都是在饥饿、斗争、恐惧之中挣扎。对于这人类的种种苦难,佛陀说:应起一种大慈悲心去爱怜苦难中的众生,去尽力帮助受苦难的人们脱离痛苦。这和革命家的‘爱民’的心理,基督的‘博爱’,墨子的‘兼爱’和孟子的‘恻隐之心’,是一样的,也就是促进世界大同的大同思想”。[《法舫文集》卷三207页《大同思想与大乘佛教》]

4、度众生与舍己救人是实现大同必须具备的精神。度众生是佛教的宗旨,一个大乘佛教徒,看见世人的痛苦就等于他自己的痛苦。立刻设法去救济,用种种方法,乃至舍弃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法舫说:“古时有人为了救七个饥饿的小老虎,就舍了自己的肉身去饲虎。又有为了救一个鸽子,去割截自己的血肉去饲鹰。还有菩萨为了解救千万人的生命,甘愿杀了一巨盗,自己去偿命堕地狱,而不忍那千万人被杀,也不忍那巨盗去造恶业。这就是佛说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种大无畏精神和孔子所说‘治国去之,乱邦就之’,墨子的‘非乐’,‘摩顶放踵而行其道’的意义,完全相同,也就是革命家‘舍己救人’的精神,[《法舫文集》卷三208页《大同思想与大乘佛教》]实现大同思想,必须具备此种精神”。

(责任编辑:)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